《中庸之道》课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庸之道》课件课件

中庸之道 ; 背诵 ll.l6、13.23、13.24、17.13;检查预习:;第1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 )矣乎!民鲜( )久矣。;第2章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 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11?16);第8章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 以第9章为例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 【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公正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推辞不受的,雪白的锋刃也是可以踩踏闯过的,但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 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经常是: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 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第4章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第6章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 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 “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小 结;第一题:;第二题:; 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也。”;《〈论语〉选读》复习十 中庸之道;(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 ? “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2.孔子说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赞成孔子的选择。 “中行”之人虽然完美但是世上鲜有,然而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 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 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4.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 “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仁、义、礼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调和与协作。 “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3.(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不应笼统地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而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 (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 ①“乡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 ②“乡原”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 ③“乡原”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 ④“乡原”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5.阅读并思考以下名家评点,结合上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