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公共安全罪).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公共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概述 一、特征 (一)何谓公共安全?不特定或者多数人是什么含义? (二)是否需要行为人对危险的认识? 二、问题:哪些是具体危险犯、哪些是抽象危险犯?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一、放火罪、失火罪 (一)特征:什么叫放火?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公共危险? (二)问题: 1.何时为放火罪的着手? 2.放火罪的既遂标志是什么?认定放火未遂的意义何在? 二、三、四、略 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 (一)罪名的确定: (二)本罪的范围:本条的性质,其他的解释限度与规则要求。 (三)常见的“其他方法”的范围 第三节 破坏公用工具、设施的犯罪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一)特征 大型拖拉机、缆车、摩托车是否交通工具? 马路上的电瓶车属于什么车? “正在使用”的实质含义? “破坏”的实质含义? (二)问题:劫持火车、电车的构成何罪? 未满16周岁的人故意破坏交通工具或者交通设施,意图或者放任“车毁人亡”结果的,刑法上如何评价?同样的年龄的人,决水的,怎么办?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怎么办? 问题: (一)交通设施的确定 盗走公路上的井盖的行为性质? (二)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的确定 正在使用与行为性质必须结合起来判断 (三)易燃易爆设备的范围:输油管道;用极其危险的方法盗割输油管道的,引发或足以引发灾难的,成立? (四)如何理解124条第2款? 过失损坏但尚未造成严重的后果的,也成立犯罪吗? 对法条的再分析:体系解释 第四节 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 三、劫持航空器罪 问题:航空器的范围:军用、警用、海关用? 劫持的含义 四、劫持船只、汽车罪: 联想劫持火车、电车的行为,成立什么罪? 五、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第五节 违反枪支等管理规定的犯罪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注意: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范围(尤其注意仿 真手枪:南宁一位未满17周岁的少年用仿真枪逼着医院药剂师卖他安眠药——想自杀,行为性质如何评价?):抽象的危险犯(抢劫罪中真枪故意不带子弹的,是否属于枪支?为什么?假冒军警人员抢劫的,假定冒充得一点不像,被害人根本不相信的,是不是假冒?为什么) 运输、储存的含义 运输、储存的含义 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对邮寄行为应如何处理? 运输是否包括运输出入境?(刑法另规定了走私枪支弹药罪,但没有规定走私危险物质罪,那怎么办?) 三、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其中有短缩的二行为犯 四、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问题: 是否要求认识到是枪支等?以盗窃财物为目的,同时认识到可能是枪支的,怎么办? 是否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执勤警察的枪支夺下后扔入水沟的行为如何认定? 五、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既有抽象危险犯,也有具体危险犯 骗取枪支、弹药的应如何处理? 六、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问题:持有与运输的关系||私藏与储存的关系 七、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注意:两种情形,但要件不同 将枪支质押于他人的,属什么行为? 将枪支赠与他人的,如何处理? 八、丢失枪支不报罪 罪过形式:形形色色的学说及其缺陷 本书 :客观的超过要素 九、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问题: 与持有的关系 公共场所的确定 公共交通工具的确定 “危及公共安全”的判断 第六节 造成重大事故的犯罪 1.关注刑法修正案(八)——危险驾驶罪——发生了结果怎么办?理由是什么? 醉酒驾驶、飙车驾驶的,如果是吸毒之后驾驶的怎么办?比如莫少聪?比如孙兴?为什么? 2、交通肇事罪(重点讲授,尤其是构成要件及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一)概念与特征(案例与研讨) 主体的范围如何确定? 义务规范的保护目的? 单纯造成财产损失的,以认定为本罪吗? (二)司法解释的问题(财产问题,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是否有其他思路?) (三)刑事责任 问题: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 1.客观方面:通说与司法解释的观点及其缺陷: 认定困难、不公平 包含两次交通事故 2.主观方面:通说与司法解释的问题 没有故意的如何处理?如何理解“逃逸”? 有无对基本犯罪持过失,而对加重结果持故意的现象? 过失 逃逸、逃逸致人死亡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