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doc

参考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 朱轶 熊思敏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00) (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北京 100190) and their Effects on China’s Employment Zhu Yi,Xiong Si-Min (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00, China) (China Science Disseminate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190, China) Abstract: Technical progress affec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imultaneously changes the employment gross and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DEA analysis on the TFP of China’s provinces, An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model is introduc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and relating effect between technical progress, industrial structure vari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increase in China. It is shown that the technical progress in secondary industry can hardly affect the holistic employment increase in China, while the technical progress in tertiary industry restricts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holistic employment, meanwhile,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raised b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ing process will br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to the employment in China. Key words: Technical Progress;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ition;Employment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 【摘要】技术进步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引起就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本文引入交互效应模型,在利用DEA方法估算我国整体以及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与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其对整体就业的贡献,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由于技术进步、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发生变动,进而引起就业总量与结构的相应变动。这期间,尽管整体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但相对于近10%的经济增速,就业并没有得到同步扩张,从就业弹性来看,我国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分别为0.111、0.354与0.319,进入21世纪,三次产业平均就业弹性则下降为0.048、0.061和0.264,在部分年份甚至出现负值。产业发展不能有效地带动就业,这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矛盾。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的关联,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蔡昉(2005)研究认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了就业弹性下降,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已经不再具有吸纳就业的潜力,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下降与工业中出现资本密集度增高的特点有关,第三产业虽然保持较高的吸收就业能力,但增长不快,导致我国就业增长停滞。张晓旭(2007)使用偏离—份额方法分析了中国1978-1992年和1993-2005年两个时间段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化的动态,认为对于就业增长而言,产业结构因素起到了主导影响。蒲艳萍(2008)通过实证指出,产业结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