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梦想·回归·族群否定
梦想·回归·族群否定
摘要:著名黑人作家休斯的短篇小说《家》中的男主人公罗伊。希望用音乐上的造诣和成就。改善和提高自我的生存状态。超越被规约的社会地位。却遭受了私刑的悲剧命运。从梦想、回归和族群的否定三个部分来表现主人公的欲望和追求,再现私刑,可以看出私刑作为一种直接对黑人族群实施暴力的行为,也不能剥夺主人公的人性。当休斯把私刑变成抒情的那刻起。就把主人公的人性和暴徒的非人性相对立起来,突显出私刑对个体惩罚的不公正性。
关键词:私刑 再现 梦想 回归 族群的否认
私刑(lynching)。美国英语特有的词汇,指的是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白人居民们将那些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人。不经法庭审判,实行“群众专政”,施以暴力,甚至当众吊死或烧死。自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中晚期起,私刑受到评论家们的关注。他们不仅关注私刑在文学中的表现,也关注作家在重写私刑仪式所作的努力,但是二十世纪早期文学中的私刑再现却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实际上,“20世纪20年代早期,经济剥削和种族暴力有所增长。在1921年。整个南方比1909年以来的任何年代出现的私刑案例都多。”
哈莱姆文艺复兴著名的黑人作家休斯在其短篇小说创作中,从文体上对私刑的再现作了尝试,用抒情手法再现私刑,把私刑的象征性从执行者转移到受害者,肯定了私刑受害者的人性,也表明了私刑暴徒的残忍。小说《家》中,主人公罗伊是个演奏古典音乐的小提琴家,试图用音乐上的成就,与个体在文化和教育上的束缚作斗争,渴望改善和提高自我的生存状态,从而超越黑人被规约的社会地位,但是,却遭受了私刑的悲剧命运。休斯再现了私刑产生的冲突及原因,黑人男性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地位提高的愿望有所强调。
本文将从梦想、回归和族群的否定三个部分来探讨主人公的欲望和追求,分析休斯在私刑再现上的特殊手法。主人公的梦想是保持人性,他希望通过回归族群来找寻自己的精神源头,把进步的梦想带回到群体中来,改变族群的观念,超越种族间的文化障碍。但是。种族的障碍已经预示了主人公梦想实现的困难性,因为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重置,而是重新定位。回归意味着承诺的兑现,可是主人公的回归却遭受了族群的否认。当地的黑人族群不能认同他变革的梦想,而白人社区又拒绝接受他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恰是族群的拒绝认同,使他遭受了私刑的悲惨命运。故事表明。私刑作为一项直接对黑人族群实施暴力的行为。不能根除主人公引发的社会变革,更不能剥夺主人公的人性。
在休斯的短篇小说《家》中,男主人公黑人罗伊的梦想是消除种族鸿沟。保持人性。他认为能用小提琴演奏古典音乐,便可以跨越种族隔离的鸿沟。参与对全球文化交流的贡献,在他看来。黑人的参与是平等和重要的。
带着憧憬,罗伊从欧洲学成回来,便在密苏里州的家乡霍普金斯韦尔(Hopkinsville)镇的小教堂里举行了一场古典音乐会。音乐会要“座位分离”:“穷白人”付50美分坐在前排,“更贫穷的黑人”付25美分,坐在后边。想像中卡内基(Karnegie)音乐厅的环境与教堂的现实产生的巨大反差,使得罗伊陷入了绝望之中。教堂里的播音似乎也在提醒罗伊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加上罗伊演奏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先生的沉思曲,其主题是“徘徊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的梦想和破碎了的心灵”,也在强调梦想的不切实际。罗伊强打精神,集中精力投入到音乐中来,可是,惟一能和绝望的罗伊演奏的音乐达到共鸣的听众只有那位“身着廉价的外套,头戴红色帽子的白种女人”――音乐教师丽丝(Reese)小姐。音乐会结束时,浑身不舒服的罗伊没有欣喜。相反,“他整个人都在颤抖,眼睛火辣辣地疼,忍不住不停地咳嗽,一阵阵的疼痛袭过他的肩膀,但是,他依然保持着音乐会上应有的微笑……”可以看出,只有在演奏音乐时,罗伊才有安全感,至少在丽丝小姐的理解里他能够找到些许的满足。
罗伊希望在霍普金斯韦尔镇的演出能够逾越种族之间的差距,但是。跨越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鸿沟却成了罗伊的梦魇,并,以罗伊被私刑处死而达到了顶峰。罗伊演奏的这首勃拉姆斯创作的名曲,曾让无数的听众为之动容,可是,罗伊对曲子的阐释没有被更多的美国听众所了解,相反,他的梦想却夭折在他对这首曲子的阐释里了。在罗伊看来,《塞斯》(Thais)这首沉思曲,虽然是德国的音乐。一旦跨越大西洋到了美国,也就成了所有美国听众的了,而且它本身是个“有着黝黑的双手,棕黑的四肢,充满了爱和生命的身体,雪白的胸脯,金色的面容,双唇就像弯腰要歌唱的小提琴”,能够跨越文化和种族的分界岭。这里,雪白的胸脯喻指白人女性,音乐被拟人化为黑色的、棕色的、白色的、金色的不同肤色的综合体。罗伊幻想他对音乐的理解可以与聪明的美国听众共鸣,但是,他却忽视了理解的前提要素必须是。听众欣赏黑人音乐家,尤其是欣赏他们演奏古典音乐的能力,有了这样的前提,音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