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玉具剑发展及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玉具剑发展及演变

简论玉具剑发展及演变   [摘要]玉具剑出现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及两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它是贵族统治者象征身份的饰物,也是朝廷赏赐臣工,权贵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极具时代特征。本文对玉具剑的发展及演变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玉具剑;春秋晚期;礼仪等级      剑是古代贵族和士兵随身佩带的一种兵器。《说文》云:“剑,人所带兵也。从刀佥声。”《释名?释兵》曰:“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时,拱敛在臂内也。”中国古代的剑始于何时,尚无确切的发掘资料证实,但西周早期的青铜剑已经相当成熟,并已有饰玉的剑。后人称剑乃古之圣品,短兵之祖,为历朝历代王公贵胄、文人侠士、商贾庶民所推崇,莫不以佩之为荣。   玉具剑,是以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玉剑?等来装饰的铜或铁剑,《汉书?匈奴传》载:“赐冠带衣裳……玉具剑。”唐代颜师古注:“孟康曰:‘标首镡卫尽用玉为之也。’镡,剑口旁横出者也;卫,剑鼻也。”其所言“镡”即剑首,“卫”即剑?(亦即玉文带)。以玉饰剑,始于西周晚期,但此时还不能称其为玉具剑,其一是不具备玉具剑所应具有的剑首、剑格、剑?、剑?四个关键部件,其二是镶嵌玉的部位与战国两汉流行的玉具剑有区别。   玉具剑出现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及两汉。玉具剑的出现、流行,与当时上层贵族尚玉有关。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年间的《礼记?玉藻》记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中国古代自商代起,上层贵族就以佩玉来显示其身份的高贵,西周时形成了严格的礼仪等级制度。《礼记?玉藻》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仓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对周朝统治阶级,贵族士大夫佩玉的严格等级规范,给予了详细的描述。但是,玉只是对人的品德的象征,而不足以显示其威严,所以,当剑这种便于携带的短兵器作为佩饰出现以后,统治者们便发现,剑和玉的组合,可以达到威德相济的作用,于是玉具剑便被他们所垄断,并在上层贵族士大夫中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时尚。西汉刘向的《说苑?反质》曾载:“经侯往适魏???子,左带玉具剑,右带佩环,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坐有顷,太子不视也,又不问也。经侯曰:‘魏国亦有宝乎?’太子曰:‘有。’经侯曰:‘其宝何如?’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上戴,此魏之宝也。’……经侯闻之默然不应,左解玉具,右解环佩,趋而出。”由此说明,玉具剑及玉佩在当时已被上层贵族当作了一种宝物。及至两汉,此风更盛,成为了皇帝对大臣的一种赏赐以及臣属们相互馈赠的礼物,更是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宫,赐玉具剑。”《后汉书?冯异传》亦载:“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玉具剑自春秋晚期出现后,随着琢玉工艺技术的提高,至战国、两汉时期达到了高峰,魏晋之后逐渐衰退,尤其是唐代之后,随着玉器向着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向发展而基本绝迹。   玉具剑主要是由剑首、剑格、剑?、剑?四部分组成,这四个部件分别镶嵌在剑和剑鞘上构成玉具剑。由于时代不同,琢玉的工艺和风格也不同。   一、玉剑首   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玉称为玉剑首。   春秋晚期的玉具剑已经有了初步的模样,1972年江苏六合程桥2号墓出土的玉剑首是春秋时期的典型代表,其造型接近于方柱体,两面微隆起,呈弧面,饰蟠虺纹,两侧面及顶面各有三道凹槽,并均饰有蟠虺纹。   战国到两汉时期的玉剑首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此时的玉剑首多为较厚的圆形片状,一般剑首的纹饰都是由中央圆心向边缘分内外两个纹饰带,内圈纹饰主要是涡纹、柿蒂纹、云纹等;外圈饰有谷纹,以弦纹分隔,边缘处再琢以一至二道弦纹为边廓。剑首中心部分有的凸起,有些又凹进。除了上述纹饰装饰外,还有一些饰以浅浮雕的精美作品,如河北中山靖王墓出土的一件浅浮雕双螭纹剑首,在白玉圆形剑首中央作一小圆心凸起,上刻四朵云纹,周边如行云流水般浮雕两只作盘伏状的蟠螭纹,使得剑首显得生动而华贵。   剑首背面,为了与剑柄嵌缀方便多琢有穿孔,有的是一个较大的圆孔,可供剑柄直接插入;有的是六个对穿的小圆孔组成三对;还有的是中央刻有一圈沟槽,正中心有一孔,在沟槽的内外两侧有三两对对穿的小孔。除此之外,剑首背面一般都光素无纹。   二、玉剑格   在剑柄与剑锋之间的装饰玉,称之为剑格。   春秋晚期的玉剑格和剑首一样,都是在1972年江苏六合程桥2号墓出土的,其造型为椭圆形,外周琢有数道纵向的凹槽,中心有一菱形孔,孔中留有制作时的管钻痕和拉丝锯痕。孔的周围饰有凸起的勾云纹,剑格的上平面饰有阴线几何纹。   战国至两汉的玉剑格,装饰趣味越来越重,同时也是为了构图需要,在剑格的中部凸起一道脊线,横截面为菱形,剑格的两面分别饰勾云纹或兽面纹,还有的一面饰蟠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