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绚丽足尖下完美搭档
绚丽足尖下完美搭档
足尖碎步如行云流水,肢体舞动似碧波荡漾,在台上追光灯的照射下,演员们将美丽的身躯舞成了一首首流畅优美的诗;然而,诗情画意的背后密布着的却是剑拔弩张的气氛,表演者忐忑不安,心头敲击着的是咚咚咚的紧密战鼓,毕竟他们面临的是一场国际级的残酷比赛。这场比赛汇聚了来自中国、苏联、法国、美国、比利时等17个国家的芭蕾舞精英。莫斯科大剧院派7名选手参赛,其中一对选手的双人舞曾在瓦尔纳国际芭蕾比赛中得过金牌,法国巴黎歌剧院首次选派一对明星参赛,对金牌似乎志在必得,其他选手也是实力非凡。比赛进行中,苏联一对选手在表演《黑天鹅》双人舞时,屡屡失误,眼看夺金无望,出人意料地退出比赛,这在历次国际大赛中实属罕见,更加重了比赛硝烟的气味。轮到中国的选手上场了,第一轮两位演员相继表演了风格迥异的《天鹅湖》二幕的双人舞和《唐?吉诃德》双人舞,临场发挥水平甚佳,风格把握准确;第二轮决赛,他们再次将《天鹅湖》双人舞演绎得美轮美奂。尽管发挥出色,但是两位选手对于能否夺魁心中没底,毕竟巴黎歌剧院的一对明星水平也相当不错,而且法国是东道主,9个评委中,法国评委有4个,占“半壁江山”。不料比赛结果出来,来自中国的两位选手“蟾宫折桂”,荣获双人舞大奖。中国评委、著名芭蕾艺术家戴爱莲先生称赞他俩:“把握古典芭蕾风格纯净,表演细腻不夸张,技巧全面稳定,9个评委没有任何争议,一致同意他们得大奖”。无可挑剔的舞姿战胜了无形中的情感因素,而巴黎歌剧院的那对明星对手也发出了由衷的称赞:“我们心悦诚服,不得不承认你们是最好的一对。”
这被称为“最好的一对”的就是杨新华和辛丽丽。1988年11月,他们在第3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上荣获双人舞大奖,这也是中国芭蕾演员在国际大赛中首次夺得最高荣誉。他们激动万分,以往的一幕幕分与合、顺利与波折让他俩感慨万千,而这次完美合作所创造的巅峰状态既向人们、也向他们自己证实:他俩是芭蕾舞台上的“最佳舞伴”。从此“杨、辛”搭档双璧互映,成为十几年中国芭蕾的领舞人物。
无法替代的黄金搭档
1973年,杨新华和辛丽丽一同考入上海市舞蹈学校,成为了同班同学。1979年他们又以优异成绩毕业,同时进入上海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辛丽丽个子高挑,手脚细长,脖子纤细,是老师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白天鹅。在老师的指导下,辛丽丽将《天鹅湖》中白天鹅奥婕塔的纯洁善良、美丽忧伤表现得丝丝入扣。但是奥婕塔身边有位命中注定的王子,辛丽丽舞台上的王子又在哪里呢?“其实当时找一个舞伴挺不容易的,当年学芭蕾的远没有现在多,选择面比较小。何况我身高有1米70。”辛丽丽说。而俊朗挺拔、情感细腻的杨新华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考虑到杨新华和辛丽丽在体形、表演风格方面比较接近,老师让他们组成了搭档。
1985年,杨新华和辛丽丽这对舞伴开始参加各类演出、比赛。然而起初他俩的合作并不那么和谐顺利。年少气盛的两位时常因见解不同而争吵,谁也不服谁。1986年,杨新华与辛丽丽首次参加第12届瓦尔纳国际芭蕾比赛,这是一次高水平的角逐。但是辛丽丽由于失误,未能获奖,而配合上的不默契,也使他俩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适合做舞伴。于是,舞台上比翼双飞的一对,劳燕分飞。
转眼到了1988年,第3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临近,杨新华和辛丽丽带着各自的舞伴参加了国内的选拔赛。虽然他们与各自的舞伴发挥得不错,但是挑剔的专家老师瞧来瞧去,还是觉得欠缺了点什么。发挥正常,技巧娴熟,但是为何就是离完美差那么一步?原来问题出在舞伴上,从身材、体态、表演剧目的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专家们一致认为杨新华和辛丽丽才是最合适的一对。而此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冷静后,两人对“舞伴”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俩重新又组合到了一起。“在分开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各自边练习边思考,后来理解到之前之所以跳得不舒服,是因为没能理解到要相互配合,为对方奉献这一层道理。”杨新华说。在芭蕾舞台上的双人舞中,最绚丽的似乎永远是女演员,而男演员即便舞姿再棒,也只是绿叶。对于这一点,杨新华刚开始有点不服气。“经过学习、分析,我慢慢体会到男演员必须要沉下气来当好配角,一定要让女演员很舒服地展现出来。我现在在学校给学生上课,也会这样教导他们。一旦跳得不好,我通常会更多地批评男演员,我会说:女演员跳得不好是因为男演员没有配合好。”
一切尽在不言中
“自1988年获大奖以来,十几年间,我们一直合作得很愉快,可以说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某个环节的差错,动作方面的分歧。”辛丽丽颇为自豪地说道。当然还是有意见不同的时候,“当时没有很专业的老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看录像研究,录像版本很多,有时会因为看的版本不同,导致对动作的理解不一致。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一起再看录像,心平气和地重新讨论,使我们的舞蹈动作更趋完美。”
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