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设计中整体意识
艺术设计中整体意识
艺术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有着差异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差异源于创作者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的形成又源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的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独特性。因此观照中国的艺术设计活动,不能不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突出表现是思维的整体意识,对艺术设计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意识。所谓整体意识,就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从多视角、多方面、多因素做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具有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以及混沌性等特征。
立体性。艺术设计往往是通过平面来展现的,然而平面性的展现并非来自平面思维,而是立体思维的产物。就一个物体的观察而言,需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反映出横纵、上下、左右、内外等多种关系才有可能获得物体的立体性体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取象就十分强调立体性。它不是囿于一个固定的视角,而是采取多视角;它不是反映一个侧面,而是全方位。因此,西方绘画强调透视,而中国绘画则迥然。但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首创“物游”一语,宋代画家郭熙将之概括为“饱游饫看”。所谓“饱游饫看”,就是尽量更多更全面地观察。“游”和“看”是两种不同的行为状态,“游”是不固定一个点观察,是边走边看,而“看”则有相对稳定性,是停下脚步细看。为什么要“饱游饫看”?郭熙说:“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同样的感受,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将之概括为“移步换形”,他在《雁荡记》中说:“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是说由于边走边看,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雁荡山的形象也因此发生变化。宋代的大文豪、大画家苏轼在《题西林壁》的诗中说到他观察庐山的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视角看山,得到的印象也各不相同。然而,即使这样做,也还无法获得庐山的整体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说,要认识庐山的真面目,不仅要深入山中做面面观,还要跳出庐山,做鸟瞰式观察。在山水画中常见长轴画卷,对表现对象作全景式展现。如王希孟的长卷《千里江山图》,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渺,气势雄伟壮丽,令人目不暇接。与这种全景式展现相映成趣的是边角式特写,画面上主体景物很少,往往留有大面积空白。这种“计白当黑”的手法,充分拓展了想象空间。可谓以少胜多,以偏赅全,象外有象,余味无穷。如人称“马一角”的马远,在《寒江独钓图》中,只有一叶扁舟及独坐船头垂钓的渔翁。船头低倾,船尾微翘,不稳定的构图,表现了波涛的汹涌起伏,极具动态感;而大片空白则表现出了烟波的浩渺,又极具空间感,从而强化了“寒江独钓”的意蕴,可谓“无画处皆成妙境”。边角式特写虽只写山水一角,却同样有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画家在构思的时候已然全局在胸,只不过在画面上没有表现全局罢了。
动态性。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一种动态之美,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静止是相对的,而动态则是绝对的。我们在欣赏的时候,强烈地感受到了那种延续而不间断的运动过程。这种动态思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客观世界的动态认识。就“宇宙”一词,中国古代文献《尸子》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认为宇宙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是一个运动着的客观世界。因此,对宇宙的反映不仅要反映它静止的状态,还要反映它运动的状态。动态是个过程,是个时间概念,只有时间的推移才能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就在郭熙强调对山水自然进行空间观察的时候,他还强调做时间上的动态观察。他说:“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
综合性。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思维创作活动。这种综合性不仅包括时间、空间、方位、运动方向等方面的综合,力求完美、准确地反映客观物体的体貌特征,还要包括创作主体的主观因素。艺术与科学不同,它不仅求真、求美,还要求善。真善美的综合才是完美的艺术,才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基于此,艺术创作绝非如同“镜子”那样纯客观、纯理性地反映客观世界,还要使自己的主观世界与之融为一体。还是引用郭熙的阐述,他主张山水画不但要“可行可望”,而且还要“可居可游”。为什么?对欣赏者来说,郭熙认为:“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而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画恰恰可以成为这种精神寻求的代替物。这种精神需要,对创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