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文化对比.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文化对比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文化对比   《QA》,是一部被翻译成36种语言、在世界各国热销的小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部以此小说改编的几个月内横扫全球上百个奖项,并捧得奥斯卡8项大奖的英语大片,其拍摄成本仅1500万美元,原本只打算发行DVD,而目前全球票房已超过2亿美元。当热爱它的观众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依然沉浸在这个关于勇气、智慧与真爱的故事中时,印度人却走上街头说:“打倒丹尼?博伊尔”,“他们嘲笑我们,他们伤害了我们的感情”(N.R.Paul,2009)。《伦敦时报》专栏作家Alice Miles在她的文章中用了一个词“poverty born”来评价这部影片,意指该片是用印度的贫穷落后来愉悦西方人,印度媒体也纷纷给影片贴上了这个标签。除了对影片内容不满外,很多人还强烈要求影片改名,在他们看来,“Slumdog”这个词是对贫民窟居民的侮辱,参加游行的一个标语牌上写着:“我们是人,不是狗”(注:Slumdog由“slum”和“dog”两个词组成,前者意为贫民窟,后者意为狗)。Nicholas Almeida是贫民窟居民,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她最近向当地法院提交要求影片改名的诉状。   印度人的抗议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误读,这一误读由来已久。单讲文化可能太过于庞杂和抽象,不如先从文化的载体出发,来谈谈dog这一颇具争议的词汇。为了便于同样是东方文化主流下的中国学生的理解,我们以英汉词汇为例,阐释英汉词汇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含义。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动物词汇,它们除了具有代表动物本身的字面意义外,很多时候都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意义。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yoff和Mark Johnson指出,“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和基本的方式”,即指隐喻具有普遍性,它不只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说话人的思维中,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语言学家邓炎昌、刘润清说:“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征与某些动物或物体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征又往往能使人产生某种反映或情绪”;“联想的特征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本文先举几个例子:      狗(dog)      在英汉语言中,狗“dog”的字面意义相同,都表示可帮人类看家护院的家养动物,但其隐喻意义差异很大。西方人对狗含有特殊之情,他们视狗为家庭成员,还可继承财产,称狗是“man’s best friend”,因此对吃狗肉非常反感。“dog”在大多数英语场合下(尤其在谚语中)往往含有褒奖的意思,如:a top dog“优胜者,左右全局的人”;an old dog“老手”;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当“dog”指人时,其意思相当于fellow、 guy,用来形容对朋友忠诚、值得信赖的人,如asfaithful as a dog。a big dog意指“保镖”,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是“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英语中的dog eat dog也不是汉语中带有贬义的“狗咬狗”之意,而是劝诫人们不要同室操戈或同类相残。所以,当“走狗”一词被直译为a running dog“跑着的狗”时,西方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在汉语中,人们认为狗是有用的动物,但并不可爱,“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令人厌恶的东西,带有狗的词语明显都具有贬义色彩。如“狼心狗肺”、“狗胆包天”、“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成语,又如“狗腿子”lackey;“狗东西”son of bitch;“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to mistake a good man for a bad one等俗语,不胜枚举。      龙(dragon)      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人心目中,龙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鳃,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辞海》),龙是吉祥、神圣、权威的象征。在中国封建皇朝时代,龙代表皇权,跟皇帝有关的东西都被冠以“龙”字,如“龙袍”、“龙体”等,皇帝的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的象征,“龙的传人”、“龙的子孙”的称谓,常令中华儿女激动、奋发、自豪。汉语成语中的“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生龙活虎”、“望子成龙”等都带有吉祥、开拓、奋进、腾飞的意蕴,给男孩子起名也常用“龙”字,希冀他有纵横江海浩然宇内的精神。而用英语说某人a bit ofa dragon是指飞扬跋扈的人而非汉语中带有赞美之意的“人中之龙”,因为在西方神话传说里,龙是一种模样像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没有“地位”的爬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