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个 体;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查尔斯·巴比奇
英国的数学教授,1832年
《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On the Economy Of Machinery and Manufacturing)
他在斯密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劳动分工的优点。
1)减少了熟悉工作所需的时间;
2)降低了在学习阶段的劳动耗费
3)有助于高技术水平的实现;
4)促进工人的技术、体力与具体工作任务
更细致的搭配。
巴比奇认为:脑力劳动分工与体力劳动分
工所带来的节约是类似的。
专门化的经济对于脑力劳动和
体力劳动应该是同样相关的。
;罗伯特·欧文
威尔士的企业家,18岁时他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改善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动时间;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住房、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在那个年代,欧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倡导的是一个可以减轻工人阶级苦难的“乌托邦”的工作场所。他在1825年主张制定工作时间法、童工保护法和提倡公共教育、工作餐、企业参与社区规划等,这比他所处的那个年代超前了100多年。
克虏伯----研究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低息贷款等福利
;(三)古典理论时代;;
2、亨利·法约尔
法国工业学家 (Henri Fayol)
几乎与泰罗同时著书立说,他认为,
所有管理者都执行5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几乎所有的管理学导论教科书都把这5项职能(或与其意思相当接近的职能)作为描述管理者工作的基本框架。
另外,法约尔把管理实践描述成为与会计、金融、生产、分配以及和其他通常的商业活动相区别的事物。他认为,管理活动不仅在企业、政府,甚至在家庭中都是司空见惯的。他进一步归纳了14条管理原则 。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1.工作分工 2.职权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员工报酬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平等) 12.人员任期的稳定性
13.主动性 14.团队精神
;3、马科斯·韦伯
泰罗主要关注于车间层面上的管理
(今天我们把它描述为监督者所要做的事),法约尔则把重点放在一般管理职能上。德国社会学家马科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是职权结构理论。在该理论中,他将组织活动描述为建立在职权关系基础上的活动。他是从结构化的角度看管理和组织活动的第一人。
;韦伯的理想官僚模型
1.工作专门化:将工作分解成各种简单、日常、详细界定的任务。
2.职权等级:职务和职位都是以等级来组织的,每个低等级的职位都受高一级职位的监督和控制。
3.正式挑选:所有的组织成员都在技术资格的基础上被挑选,这一技术资格为培训、教育、正规考试所证明。
4.正式的规章和制度:为了确保一致性和调节雇员的行为,管理者必须主要依靠正式的规章和制度。
5.非人格化:运用规章和制度时必须一视同仁,要避免人格和个人偏好的介入。
6.职业定向:管理者与其说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不如说是职业官员。他们为固定的薪水而工作,在组织内寻求自己的事业。 ;4、玛丽·派克·福莱特和切斯特·巴纳德
玛丽·派克·福莱特是最早承认应从个体和群体行为两个角度来看待组织的学者之一。在科学管理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福莱特的著作具有转折性的意义。福莱特是一位社会哲学家,她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观点。她的思想对组织行为学有更明确的寓意。福莱特认为,组织应建立在团体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她指出,除非在群体交往中得以释放,否则,个人潜力依旧是个人潜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协调群体努力。管理人员与工人应将对方视为合作伙伴——双方都是共同群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者要领导下属,不仅要依靠正式职权,
更要依靠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 切斯特·巴纳德是一位实践家。他于1909
年加盟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927年,成为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总裁。与韦伯的机械和非人格化的组织观不同,巴纳德将组织视为需要人际合作的社会系统。1938年《经理的职能》
他认为,组织由具有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人所组成。一个组织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从其员工中所获得的合作程度。同时,组织的成功也有赖于组织与那些组织外的、与组织有定期联系的机构和人维持良好的关系。通过承认组织对投资者、供给者和其他外部情境(constituencies)的依赖性,巴纳德引入了这样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审视企业的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