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维持高速增长动力
中国维持高速增长动力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题。在众多国家陷入危机之时,中国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引起了普遍关注。
与此同时,从世行卸任的林毅夫,亦在国内高调宣称,中国未来仍然可以在20年内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国内众多经济学家批评林毅夫,称其过分乐观。中国未来如果不能解决系列社会问题,不仅不能增长,还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事实上,这种质疑,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普遍存在,很多人怀疑,而改革30年中国的成就,令很多人大跌眼镜。高速确实可能,但是却需要条件,改革前期的高速,本质是中国从社会转型所释放的强大创造力。在未来,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动力又何在?
均衡战略造就中国城市普遍崛起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沿海区域经济增速下滑,中西部增速却逆势上扬,而在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国家战略的变化。
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领域的“先富带动后富”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区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奉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然后辐射到中西部。
改革开放凡30年,中国已历沧桑巨变,实现了狂飙突进式的崛起,亦凸现了一些初具实力的经济区域,如早年的珠江三角,长江三角;而在这些区域,也包括了代表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北上广深。特别是珠三角的崛起,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腾飞,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东部沿海与内地发展的不平衡。
在东部沿海区域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对于国家战略的整体压力尚不明显,但是,近年来,沿海区域,特别是浙江与广东等中国以前的经济龙头增长放缓,使国家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区域,另外,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外需急剧萎缩,未来内需对于中国经济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国家战略,逐步从优先发展沿海的非均衡战略,过度到全国性崛起的均衡战略的时候,各个城市和区域蜂起争雄,将所有的城市与区域,都抛入竞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自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将十几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归功于县???竞争。而在中国的国家级规划出台之后,未来,中国的地方竞争必然升级。
中国前期的国家级区域规划,最后都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并且富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最典型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长三角核心区为上海和江浙部分城市,其辐射区域,主要在华东,珠三角的核心区域,集中在广东东南,其辐射区域,主要在华南。今后,中国在均衡式发展战略之下,将诞生更多的经济中心。最近几年,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等逐渐崛起,中部经版图隆起有望,而重庆、成都、西安、新疆等西部区域,发展亦非常迅速,此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在经过改制之后,面貌焕然一新;北部的内蒙古,则出现了被称为“小香港”的鄂尔多斯等新兴城市。中国实现整体性均衡崛起的宏图在望。
城市和区域的普遍性崛起,将使中国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彻底实现孙中山百年前所设想的中国崛起的夙愿。
以内需造就大陆型强国
从2001年至2011年,中国的GDP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总额以及进出口总额的复合增长,分别为4.53倍、9.1倍、4.3倍和6.6倍,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略低于GDP总值增长速度,远低于进出口增长速度,更是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一半都不到。可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排名,投资首当其冲,外贸其次,而内需最弱。
在全球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韩国等小经济体,才适合贸易立国,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乃是全球大陆型大国崛起的异数。无论美国、俄罗斯还是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均是内生性大国,即以内需为主导,而中国不然,由于处于后发劣势,中国的崛起,非常倚重外贸。中国的崛起,从一开始至现在,就是外向型经济。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东部沿海。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从4320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11022亿元。8年间增长7.2倍,年均增长超过25%,2009年更达到创纪录的30%以上,而同期的GDP增长速度,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考究现代国家的高速发展期,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的腾飞,确实要经历高投资的阶段,但是,全球主流国家,均未达到中国2002年以来的近十年的高度。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大约为20世纪60~80年代,其固定资产投资率大约在33%左右徘徊。而2010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高达70%左右。
低碳时代,中国的发展,必将受到各种约束,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将成为中国未来振兴的希望。
美国立国之初,由于人口稀少,主要是通过与欧洲贸易发展,而自19世纪中期之后,随着移民的增多,消费能力的提高,美国经济快速起飞,外贸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国内关卡被扫平,各个州之间的贸易,基本畅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