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解读“鬼门关” 角度
我解读“鬼门关” 角度
以我极窄的视野感知,近年来因著名评论家陈思和教授在《林白论》中,将林白的创作联系“鬼门关”而论之,林白又以此文作为《林白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代序,因而引发了北流的文学青年们打出了“鬼门关”文学的旗号,又导致玉林文坛对于玉林文学如何命名的争议。我由于有幸仍被《从“鬼门关”出发》一文,忝列为这一写作群体中的一员,又确实曾是玉林地区(含其前身梧鬱专区、容县专区)人长达46年之久,故对“鬼门关”研读了一番。
我案头的《辞海》和《辞源》均为“鬼门关”立了条目。前者的注释中有“因‘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太平寰宇记》)故名。唐李德裕《贬崖州》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舆地纪胜》作桂门关;明宣德中改名天门关。”后者还明确指出是“俗号鬼门关。”所谓“俗号”,即非正式命名,如人们的绰号一类货色。然而,这两部大辞典都未立“桂门关”条目。《辞海》虽有“天门关”条目,其注释却是“故址在今太原市西北”。
这现象好比一个人的本名被绰号所蔽,当事人是无可奈何的。自明代在此地摩崖而刻“天门关”之名至今已近六百年了,但这“大名”并不出名,出名的却是绰号。2005年举办的“天门关作家群”研讨会,我猜测多少也兼有点欲正名声之意。《广西日报》也赫然以《从天门关出发》为题,报导了此会。然而,四年之后,名评家张燕玲发表了论文《从“鬼门关”出发》,评介“崛起的玉林作家群”。这两篇题目仅一字之差的文章,后者的影响大许多。
浅薄的我看来,在这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们争议桂东南文学该用什么品牌,弊多利少。首先是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文学品牌不像商店,你挂起招牌就成为牌号的。想成为一种有品牌的文学,可谓难矣! 这争论有点像本地民间传说,有姐妹俩闻山上的鹧鸪啼而争论煲好还是炒好。反对以“鬼门关”为品牌的一方,有根有据地论证“鬼门关”是“贬官文化的符号”,“从其称谓流变史中,可以看出,‘鬼门关’是唐宋时期北方汉人对岭南落后民族文化的一个既缺少温情暖意,又缺少尊重和平等的恶名、骂名”。从史学角度而言,论据虽有,但从文学的角度看,弊端亦明显。首先,陈思和、张燕玲的论文,分别将林白、玉林作家群的创作联系鬼门关而论之,其文是满怀善意与真诚的,是热情地褒扬,而不是恶意贬损。这时候,我们对“鬼门关”作为“恶名、骂名”的解读,评论家会不会觉得“好心被当作驴肝脏肺”了?在我看来,这两篇评论,是对桂东南文学创作很有益的评论,也是难得的评论,我对这两位评论家很感激。再者,我们如此解读“鬼门关”,会不会导致我们有些人对这两篇评论反感,不好好地研读?何益?我觉得如此解读还个有更大的弊端:会损伤生活于此地的少年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请不要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或危言耸听。对此,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在“文革”中挨批斗与挂牌游街时,我的儿子刚一岁。然而,连后来才有的儿女在内,他们读小学时,被同学以此而讥之,便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我竟须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扭转这局面。
从史学而言,固然可说古代文人如苏东坡,因被贬岭南而咏鬼门关的诗篇是“贬官文化”。但从文学而论,这些诗篇得以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体现了诗人面对灾难时的可钦品格。据说,宋代京官被贬岭南,其罪仅次于杀头。由此可想而知,受贬者精神上的痛苦甚于肉体上的痛苦。苏东坡却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将这精神重创抚平了,他凭此等襟抱才有“养奋应知天理数,鬼门出后即为人”。经受了大苦大难,又能度过大苦大难的人生,是更加绚丽的人生。此地的绰号“鬼门关”之所以掩蔽了其 命名“天门关”,就因为这绰号寄生于这些有生命力的诗句上。
从文学的角度而言,我们的每个方块字都是神奇的富有生命力的精灵。“鬼”字既可作贬词用,也可作褒词用。“他很鬼!”就可以是两个相反的意思:“他很坏”或“他很聪明”。《辞海》“鬼”字第⑤义是:“敏慧。”据此,“鬼门关”可以解读为“通往智慧的门户”。即便已咬定了是“地狱的大门”,也还可以作褒义的解读。佛家名言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其意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决心。若将此语的精神用于现实,当年成长于“鬼门关”下的,后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亲密战友李明瑞、俞作豫烈士,就是具有这种为了解救人民于苦难而献身精神的精英。俞作豫领导龙州起义时,号召龙州军民“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不惜任何牺牲,坚决革命到底”;就义前又在狱中写下诗句:“十年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他的肉体一仆于地,灵魂却即登天堂!
如果作深层次的思考,“鬼门关”是地狱的大门,也是登天堂的必经之处。就说今天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吧,也是经过“杀出一条路血来”才到达此境地的。朱镕基总理当年当选后就表示决心:“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