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诗经》女性形象审美价值
探析《诗经》女性形象审美价值
摘要:《诗经》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集女性审美观念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美学作品。它集中展现了先秦时期女性对于审美的初步追求,如形体美、品德美、情态美等。本文拟就结合《诗经》中所描述的女性形体美和情态美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女性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形体美,情态美,审美价值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尽相同。成书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便充分反映出先秦时期人们对于美感的追求标准,尤其是关于女性形象的审美,充满时代的气息,对后世女性审美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诗经》中的女性形体美
女性形体美是诗经中着墨最多的、赞美最多的美感之所在。《诗经》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体美的篇章和溢美之词,比如词:“娈”、“姝”、“媚”、“美”、“清扬”、“窈窕”等;又如诗句:“有美一人”(《郑风·野有蔓草》)、“美目盼兮”(《卫风·硕人》)、“彼美淑姬”(《陈风·东门之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邶风·静女》)、“美人之贻”(《邶风·静女》)、“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鄘风·君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睢》)等,为我们描述了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美感的女性。具体说来,《诗经》中女性形体之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材美,二是仪表美。
(一)《诗经》中女性身材之美
身材之美不仅是当代女性的审美追求,也是先秦时期广大女性的审美愿望。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身材之美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喜好瘦腰之感,有的崇尚丰腴之态;《诗经》处于我国奴隶社会晚期,其时代审美标准与后世也截然不同,有其独特性。《诗经》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以身材硕大为美,但这种硕大不同于男性身材的高大强壮,而更多偏向于身体形态的修长丰满。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莫过于《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诗中“硕”就是大的意思,“颀”即是指长,但不是指身材长大,而是形容面容修长而俊美,“硕”、“颀”充分表现出庄姜仪表修长、靓丽无双之态。这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千古美人图。除了《硕人》,《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也是形容女子的身材修长之美的经典之句。诸如此类的例子可以说是多不胜举,以至后来直接用“硕女”来形容身材美妙的女性,如《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这些都能看出硕大为美是春秋中期以前女性的普遍审美观。
(二)《诗经》中女性仪表之美
仪表之美是《诗经》中众多女性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人靠衣装,美靠靓妆”,最能衬托出女性高贵典雅、端庄大方的仪表之美莫过于服饰美。
不同的人对服饰的颜色偏好也不相同。《诗经》里面所提到的衣服颜色也是色彩纷呈,如“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绿兮衣兮,绿衣黄里”等。其中,“缟衣”是一种白绢衣裙,“綦巾”则是代指一种用茜草染成的红色服饰;不仅有白色、绿色、黄色,还有红色。这一时期女性的服饰除了颜色鲜艳,而且样式繁多,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服饰。例如,有“衣锦褧衣,裳锦褧裳”的婚礼服饰,有“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的祭祀服饰,甚至还有专门用于会客是穿着的服饰:“其之展也,蒙彼绉絺”。不过,从《诗经》中所描述的女性服饰来看,素净的服饰似乎在当时最受欢迎,其中又以白色最为时尚,以至于在某些祭祀和节日等盛大的集体活动中,女子依然喜欢穿着白色的衣服。
有了华美的衣服,再配上相应的装饰品更显女性仪表风韵。《诗经》中记载最多的饰品莫过于玉。例如,“投我木瓜,报之琼琚”,“报之琼瑶”,“报之琼玖”(《木瓜》),“杂佩以赠之,杂佩以报之”(《鸡鸣》)等。《诗经》时代,玉饰品不单单是男士的喜爱,女子也多钟情于它,这不仅是因为玉是爱情坚贞的象征,就审美方面来说,腰间佩玉还能使女性走起路来摇曳生姿,凸显身材之美。除此之外,还有发饰、耳饰等其他妆饰品。《召南·采蘩》云女子头上的点缀首饰“被之僮僮”、“被之祁祁”。马瑞辰《通释》对此解释道:“《大雅》‘祈祈如云’,祈祈,盛貌。僮僮、祈祈,皆状首饰之盛。”这一时期,社会分化依然比较显著,上层贵族女性所配头饰多为笄、簪。笄下有珈并垂以玉,走路时晃动不已,珈的数量通常为六故又名六珈,到汉代时发展成为金步摇。女性头上最崇尚插叫象揥的簪,“象之揥也”(《鄘风·君子偕老》),“佩其象揥”(《魏风·葛履》),它是后世玉搔头的始祖。耳旁掉挂玉饰,“玉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