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日本涉华报道倾向性.docVIP

辩证看待日本涉华报道倾向性.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辩证看待日本涉华报道倾向性

辩证看待日本涉华报道倾向性   在分析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国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进行判断,而必须对日本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报道习惯和方式做全面的考察之后再下结论。      不少学者针对海外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报道倾向做了研究,发现美国、日本等媒体的涉华报道歪曲性倾向明显。日本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中,也惯用负面新闻,造成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曲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日两国新闻价值观存在区别,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的新闻报道标准来进行判断,而必须对对象国的新闻价值观、新闻采访报道准则进行考察。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倾向性明显      2007年初,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广播电台公布了一项在全球2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被调查人群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影响积极和正面的国家和人数,超过了对美国和俄罗斯进行的同类调查。其中,对中国看法最积极的是黎巴嫩,约有74%的人认为中国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只有9%的人认为中国的影响是消极的。对中国看法最消极的国家是日本,仅22%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是积极的。可见,日本民众对中国持有负面认识的比例较大,向日本民众介绍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任务十分艰巨。   打开日本的电视、报纸、杂志,便会发现,其中涉及中国的信息非常多,如每年“两会”期间,日本媒体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中国官员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军费增长等议题上,对中国发展进步的成绩报道较少。同时,书店中关于中国的书籍也非常多。当然,在日本潜心研究中国的专家学者很多,他们认真踏实研究中日关系,他们的著作也在引导读者理性、深刻思考两国关系,寻求消除隔阂、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方法。还有另一类图书,并且这类图书占有相当的比例,也拥有相当大的市场,那就是歪曲事实,以偏概全,蓄意谩骂、攻击中国。这类图书通常把中国描绘成阴暗的国度,把中国人民的处境描绘得痛苦不堪。这类图书不但不能增进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会加深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笔者于2007年2月在东京饭田桥一家书店做的粗略统计显示,涉及中国方面的图书数量较大,达60余本,其中包括中国作家写的小说的日译本和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论著,更有一些关于“中国威胁论”、“中国没落论”等方面的书,有关于中国的漫画,内容污秽,不堪入目。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个名为黄文雄的人的作品,连续十余本被摆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其中“满洲国不是日本殖民地”、“台湾不是日本殖民地”、“日中战争不是侵略战争”等论调极尽歪曲之能事,吸引眼球。      惯于批判的日本媒体      上述分析可见,日本涉华报道时,负面报道、歪曲信息占压倒性多数,使中国形象没有能够得到准确反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媒体在报道本国相关新闻时,负面报道、批判报道数量也较多。   日本电视、报纸惯于报道日本本国的负面新闻、灾难新闻,火灾、车祸、水灾、地震等日本国内的灾难事件,以及杀人、诱骗、盗窃等犯罪案件,官员腐败、政府以及公共机关不当决策等负面新闻,都是日本媒体关注的焦点。   前日本首相安倍执政以来,内阁不断爆出丑闻。2006年12月27日,安倍上任不足3个月,负责行政改革的大臣佐田玄一郎曝出政治资金收支报告书问题,经媒体报道,引起民众广泛关注,最终引咎辞职。一个月后的2007年1月27日,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将妇女比喻为“生育机器”,经媒体报道引起民众不满。虽然安倍表示道歉,柳泽也不断解释和道歉,但民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缓释。之后,农林水产大臣松冈利胜被爆出经济丑闻,于5月28日自杀,成为二战以来日本首位在任期间自杀的内阁大臣。6月30日,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在千叶县柏市的丽泽大学演讲时说,二战时美国对日本投下原子弹是“无奈之举”,经媒体报道引起举国愤怒,3天后即7月3日被迫引咎辞职。4天后,媒体报道上任刚一个月的农林水产大臣赤城德彦谎称其父母家为事务所,虚报9045万日元的办公费用,引起民众哗然。就在离参议院选举投票日还有10天时,外交大臣麻生太郎在演讲中因讲了“就是那些老年痴呆症患者也知道78000日元比16000日元更值钱”的发言,被媒体及反对派认定为对老年痴呆者不敬,引发民众不满。这一系列负面消息,都与日本媒体的广泛报道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安倍内阁支持率不断下降。   在中国和日本,“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点不同。日本媒体充斥的是负面报道、灾难信息和批判的声音,而中国媒体则贯彻的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报道方针,正面报道往往多于负面报道。   在分析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国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进行判断,而必须对日本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报道习惯和方式做全面的考察之后再下结论。   用中国媒体的报道标准来判断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往往会得出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