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常用调料投放技巧 (一)
浅谈常用调料投放技巧 (一)
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而菜肴最重要的“味”却离不开合理调料的投放。那什么样的菜肴该投放哪些调料?什么时间投放?投放多少?该怎样做才能使营养更多的保留,对人体健康带来更多益处呢?为此,我将多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提供给大家,一起探讨。
1. 油
1.1油在烹调中的作用:(1)促使菜品产生特殊的香味;(2)促使菜肴形成特殊的质地、口感;(3)促使菜品形成较好的色泽及光亮度;(4)隔热保温;(5)杀菌消毒。
1.2投油时间:根据各种烹调方法和原料特点选择。通常烹调宜选择七八成热以下的油温。使用”色拉油”或高级”清洁油”烹调时,五成热的油温即为最佳油温。
1.3具体投油方法:在中餐菜肴的烹制过程中,油的使用是烹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炒菜时最好是“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不要等油冒烟了才放菜,待油温至八成热时就将菜入锅煸炒。也就是说炒菜时油温一旦超过180℃,油脂就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产生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煎、烹、炸200℃以下高温最好。有时也可以不烧热锅,直接将冷油和食物同时炒,如油炸花生米,这样炸出来的花生米更松脆、香酥,避免外焦内生;也有在菜肴加工中途放油的,如用明油勾芡,出锅前需要边颠边往菜肴中淋入些油,起增香提味和保温作用;而用麻油或炒熟的植物油做凉拌菜就需最后加油了;另外,蔬菜原料焯水时在沸水中加入少量用油,油分子将包裹原料表面,从而使原料更加碧绿光亮。其次,还要注意根据各种烹调方法及原料特点选择用油。例如:大豆油不适做长时间高温加热的菜,特别不能用来煎炸;花生油和葵花籽油适合不冒油烟的炒菜和炖煮菜,不适煎炸;猪油适蒸、煮、炒、烧,最适合用来煮绿叶菜的汤,不适用于凉拌和炸食:调和油蒸、煮、炒都可以,最适合用于炒菜:芝麻油适凉拌菜或菜肴烹调完成后用来提香。
1.4投油量:煸、炒、煎、烙、塌等用小油量;原料滑油用中油量;加热炸制用大油量。
烹调用油的操作要领:准确控制火候,确保成菜效果;科学用油,确保人体健康。
温馨提醒:(1)用油量最好控制在每人每天25~30 g之间,25 g相当家单常用的白瓷勺两勺左右;(2)最好不同种类的油轮换吃;(3)热油锅中加入少量的食盐爆一下锅。这样可使黄曲霉毒素立遭破坏,同时能使食盐中可能存在的不卫生因素被消除。还可以防止热油炸锅外溅:(4)油一般储存自10℃时,保存2个月左右,在-2℃时可保存10个月左右。
2.糖
2.1糖在烹调中的作用:去腻除臭,减少和抑制菜肴中原料的苦、涩味,缓和辣味,还可以调和口味,增进菜肴色泽的美观,供给人体丰富的热量。除了可起调味作用外,还具有转色、粘接、拔丝、增光、防腐等作用。
2.2投糖时间:烹调时用糖,通常都是等到即将起锅前才加入。等到约五分熟的时候,再依次放盐、酱油。对于需要使糖味进入原料的内部烹调(如红烧肉),必要时可将需加的糖分成两次,即早期先加入相对少量的糖,使之溶解在较稀的卤汁里,渗透到原料中去。待到原料烹熟即将起锅时,再将另一部分(相对较多的部分)糖加入,此时收汁后,菜色油亮、观感甚佳。
2.3具体投糖方法:一般烹调中先糖后盐,如先加盐,盐有脱水作用,并使原料蛋白质凝固,这样糖的甜味就难吸进去。用糖时,通常都是等到即将起锅前才加入,经翻炒,糖溶尽、卤收干后即可起锅。如果加糖过早,经受热溶化后会成为粘稠的浓汁包裹在原料表面,妨碍其他调味剂的渗入,并且加糖后,卤汁将很快变稠收干,此时可能原料尚未烹熟,而稠汁引起粘锅糊底,产生焦糊味。因此,过早下糖是不足取的,尤其在急火炒菜时更是如此。就食糖本身而言,有红糖、白糖和冰糖三类,其中冰糖的纯度最高,因而甜味纯正,最能出味增色。制作汤羹之类甜食(如银耳羹、莲子汤等)时,冰糖更显风采。红糖与白糖相比,并无绝对的质量优劣之分。虽然红糖未经精制,所含杂质较多,但红糖不仅本身带色,利于糖色的显现,而且红糖多带有十分明显的甜香味,用于制作各类面食的糖馅时,更显色香味兼备的优点。当然,在烹制各类本色炒菜(如炒鸡丁、肉丝苦瓜等)时,红糖是不适宜的。制作调色剂时白糖入锅,少量油,熬至呈酱油色时,加入3倍的水,熬至糖块溶化后,即成糖色。糖色广泛用于卤菜、红烧类菜肴的调色等。制作糖醋菜肴,可产生一种类似水果的酸甜味,十分开胃可口,如糖醋鱼、糖醋里脊、糖醋排骨、糖醋茄子等等。
2.4投糖量:首先须服从于各地习惯。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江南尤其是苏州无锡一带的居民,在家常烹制菜肴时,无论荤素,总爱往里面加糖,而北方的居民则很少在日常菜的烹制中加糖。因此,用糖时须考虑到食者的饮食习惯、菜的特点。
贴心提醒:(1)白糖最好不要生吃,食用前应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