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一些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硬膜外麻醉一些体会

硬膜外麻醉一些体会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322-01   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的麻痹。目前硬膜外麻醉操作技术还不规范,并发症时有发生。我将自己在操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麻醉前的准备   1、注意室内温度,使病人保暖,病人侧卧位,头部垫枕头,两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   2、穿刺前要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间,定好位,摸好间隙、穿刺点,稍留个痕迹。   3、消毒的范围要比较大,不留皮岛。铺巾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离穿刺点太近,贴紧皮肤。   二、麻醉操作过程   1、先作局部麻醉,麻醉注射器抽取5ml1%的利多卡因,打皮丘。皮丘要打的好,一般成桔子皮样;进针不宜太深。   2、皮丘打好后,用勺状穿刺针头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与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称直入穿刺法;用破皮针破皮,然后用硬膜外穿刺针,垂直进去,抵到椎板,退0.1mm,把针向上斜,探到间隙。慢慢进针,遇到有韧性阻力(黄韧带),拔出针芯,接一个玻璃注射器里面抽约2ml左右的生理盐水,里面有一个气泡;右手虎口卡住针栓。右手用力,左手作阻力手,慢慢进。②从脊椎旁斜行刺入,称侧入穿刺法。穿刺点离开棘突中线在1cm以内,穿刺针与皮肤垂直进针抵达椎板背面,渐向正中倾斜,在腰段可直接探找黄韧带,在胸段则抵触棘突根部,穿刺针方向可向头端渐倾斜,每次倾斜约2‐3mm,幅度不宜过大,针尖不离开椎扳。穿刺时主要根据阻力的改变来判断所经过的层次。当遇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坚韧感,这时抽出针芯,接上带有小量空气(或生理盐水)的针筒,小心地继续进针,穿破黄韧带时右手有“脱空感”,即表示进了硬膜外腔。先用空玻璃注射器回抽一下,再用生理盐水2ml,带个气泡试验一下,松不松。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负压将针筒内的空气吸入腔内,并观察针筒头部的液平面变化,若随着负压的变化而波动,则说明已进入硬脊膜外腔。如无负压等现象,则继续进针,若发现脑脊液,即说明已穿过硬膜外腔,进入了蛛网膜下腔,穿刺即告失败而???放弃。   5、确已证明在硬膜外腔,则分次注入麻醉药。常用麻醉药有2%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或2%地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单次用量不能超过500mg,地卡因单次用量不超过60mg。对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术要求陆续分次给药。麻醉的全过程应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应及麻醉平面的变化。   6、如需作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先取与勺状针头大小相应的输尿管导管一根,预先测试是否通畅,并测好长短尺寸。将勺状针头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术要求而定),输尿管导管从针腔内插入硬脊膜外腔后,边拔出针头,边缓慢将导管向硬脊膜外腔推进,导管留在硬膜外腔内3~5cm即可,不要过长。在拔勺状针头时切勿将导管带出腔外,从导管内试注少量麻醉药约2mL,如无阻力,局部不隆起,亦无液体外溢,即证明导管仍在外腔内。最后将留在体外的导管用胶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脱出和折曲成角,保证导管通畅及术中给药。   7、拔出硬膜外导管,留下所需置管深度,固定的时候用一个纱布,叠好,折叠成条状,然后用敷贴,贴好胶布,慢慢的将病人放平。   8、手术结束,病人可回病房,但要考虑最后一次给局麻药的时间及可能引起的血压下降,及时处理。   三、麻醉操作中关键问题及处理方法   1、间隙的选择要准确。   熟悉各种外科手术的手术切口涉及范围,如阑尾切除术,开口在麦氏点,其神经支配为T11,穿刺点的选择就应该是T12-L1,向头置管,置3~5cm,,那么给药的点就在T11。但因为阑尾炎切除术涉及到一个牵拉反应,而要完全的抑制掉这种反应那麻醉平面要到T2左右。T11-12的穿刺,效果比T12-L1的牵拉发生率要少一些。象腹股沟斜疝,就要看疝的轻重程度来定间隙了,如果是普通的,那么开口在腹股沟,是T12支配的,穿刺点选择L1-2就可以了。如果是嵌顿了的,而且嵌顿的时间比较长,就要考虑是不是会有肠坏死,要不要切肠子,那平面就要高一些,最少也要到T8左右才行。如果是下肢骨折的话,一般的手术都是从前面或者是侧面进的,麻醉平面上达T12就足够了,下面也不需要太低,S1足够了。这样穿刺点的选择面非常的广,L1-2向下置管可以,L2-3向头置管可以,L3-4向头置管也可以。L3-4以下很少有向下置管的。麻醉平面过高的话会比较麻烦,过低的话会很难做手术,不如全麻更好一些。   2、药物的使用要适当。必须记住每种药物的一次性总剂量。多种药混用,一次药量相当于每个药相加后的一次总量,不管用药途径如何,短时内这个总量绝对不能超过。辅助药尽量肌肉注射,减少静脉用药次数,防止抑制呼吸而又未及时发现。试验量、首次量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