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网络,自由捆绑陷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尖上网络,自由捆绑陷阱

舌尖上网络,自由捆绑陷阱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自由捆绑的陷阱   截至2012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5.38亿,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微博用户达2.74亿,是2010年的三倍,亦为世界第一(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   以上数字验证着一件事:互联网在加速扩张。这扩张,得益于“扁平世界”的魅力——网络打破了种族、国家、文化等隔阂,让人类同处一片天空下,让机遇、资源自由流动,让个人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多么理想的世界。然而在繁华丰茂、自由张扬的背后,却有些东西,侵蚀着人们的幸福感,比如网络暴力。   一场场舌尖上的争斗中,人肉搜索、道德绑架事件……参与者一面实现着言论的自由意志,一面,不免被卷入无形的漩涡,任由命运操控,看着事态向无法掌控的方向,飞奔。   这片充满恐惧、焦躁、暴戾的漩涡,其能量却来源于每个个体。法国哲学家萨特,在剧本《禁闭》中写道:他人即地狱。这话形象地描述了人际间不可避免的冲突。而在网络上,失去种种束缚,有意无意中,人人都在为这堆冲突之火鼓风添柴。   无数失控的自由之力,挖掘出了一处大大的陷阱。每个人都可能陷足其中,身体、物质上因此受损,还会引发心理恐慌——社会容忍度下降,人们竭尽全力去批判,让他人沦为舌尖上的牺牲品,也让自己的心蒙上阴影。   但如果换种思维呢?   怀疑、不满被传递到我们面前时,不急着将它抛出。那么,就能安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为何愤怒、焦虑;能换位体谅一下别人的处境;能期盼做一位建设者,想想“面对现状,我能担负什么社会责任”……那么,我们分享的将不再是痛苦焦躁,而是安宁释然。那是人类可以相互给予的、最好的礼物。2013的到来,也将因此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   社会新角色成型过程中,行为边界模糊   2012年9月3日,雷先生在餐馆吃火锅,放在椅子上的苹果手机遭人顺手牵羊。他翻拍了监控视频中的嫌疑人图像,发在微博上求人肉搜索。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痛斥小偷可恶,但也有人提出,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发布嫌疑人的个人信息和肖像,涉嫌侵犯名誉权、隐私权???人格尊严权。   为何在现实中,人们很少触碰的警戒线,在网络上却不怕做得过火?   被“人肉”的当事人不堪压力,做出极端行为的事已不鲜见,但参与“人肉”的网民仍乐此不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其风险、危害没有清楚、感性的认识。   虽然网民不算新出现的群体,但作为一类社会角色,它还在成熟成长期。作为网民,该以什么面目出现、该处于哪种合适位置……都是在摸索中渐渐清晰。   自身角色定位不清,加上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同步性、主体性等特征,使网民有更多控制权、选择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网络高匿名性,使人们对言行负责的程度减轻,也会扩大自我意识,强化认知偏差。   比如,民众制造舆论压力,影响司法判决,甚至代替司法部门公布隐私等,都是身份界限的混淆。   另外,网络风险成本很低,可能就是随手转发,随意回复顶帖,随机浏览便为事件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让事态失控。   因此,塑造网络理性的根本,就是让民众建立身份界限,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超出责任的外沿,不再借着“宏观正义”的外衣,对别人进行伪正义的伤害。   攻击别人的恶,其实是不放过自己的“不完美”   2012年8月15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重庆的公交车上,一名白衣女孩面对抱小孩的妇女无动于衷。这位网友还贴出女孩的正面照,发动大家人肉搜索。该帖发出后,仅一天,点击量超过3万次,不少人在回帖中毫不留情地斥责、谩骂白衣女孩。   比“做错事”更可怕的是不原谅,不理解。   每个人都由“善”“恶”两部分组成。一个自认为完美无缺的人,不是因为真的没有缺点,而是他不能接受自己有缺点的事实。唯有自己是对的,他自然会对周围人非常挑剔,用自己的标尺衡量他人,并把对方当成敌人来攻击。因此最大的恶就是追求绝对的善。   绝对的恶人,绝对的圣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存在。不承认自己的恶,便看不到对方的善。且恶意揣度的背后,常常是偏执的心态。因一个小污点,就遮蔽了他人善良的一面,更不要提站在对方立场,去猜测他是不是有难言之隐。   批判也许是对道德标准的坚持,但可能我们只看到了局部事实。为标榜道德,一些人只关心自己的表达,不惜忽视、漠视当事人的感受和真相。可以说,白衣女子受到的惩罚,远大于她应该付出的代价。   不能违背多数人的“正义”,使个体如履薄冰   2012年4月,一则“男子虐猫被人肉搜索后,伤人毁车进行报复”的新闻出现在各网站首页:王某的孟加拉猫吃了邻居李某家的鸡,李某为泄愤让自家的狗将猫咬死。王某要求赔偿,但被拒绝,于是将此事发到网上,引起包括明星等众多网民的关注。   网友进行人肉搜索,公布了李某的个人信息。二十余名自称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