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人类学研究——庄孔韶银翅笔谈.docx

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人类学研究——庄孔韶银翅笔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人类学研究——庄孔韶银翅笔谈

·12·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总第72期)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人类学研究——庄孔韶《银翅》笔谈‘周泓等【摘要】《银翅》是庄孔韶“不浪费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成之作,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新成 果。是中国后现代主艾人类学的先行之品;《银翅在内客和方法上拓展了《金翼),是对《金翅)的侍 承和吏破;《银翅》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描述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回应,是人类学社会史研究的补白,它 的本土研究理论和对人类学表述方法的创新等,是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贡献。【关键词】《银翅》;人类学;中国社会史【作者】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袭研究所副研完置,民姨学博士。北京,100081【中围分类号】C912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3)02—0012—010一、《银翅》对《金翼》的传承与突破《金翼》写作距今已逾半个世纪.期间社会沧桑与人事迁移.黄村所在的县镇发生了哪些变化呢7 人类学如何提供新的乡土民族志并发现进一步的解释性理论和方法呢?这是笔者重访金翼黄村时经常思 考的问题(庄孔韶《银翅》.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页1)潘守永:有两类人类学的作品可以传之久远。一是以系统、丰富而翔实的资料见长的民族志类作 品,二是有创新的理论性作品。两类著述各有所长,而二者兼胜的佳作(既有系统完备的民族志资料, 又有重要理论建树的作品)则可成为不朽的经典。前者重于观察、纪录和描述,意在由田野研究建立“文化的实录”,奠定了民族志资料系统化的基 础,民族志所记录的内容可以被反复思考和使用,使文化重建(cultural construction)和区域比较成为 可能,由此发展出诸多理论和田野研究的方法,而且不管你是赞同,抑或反对,都必须首先回到田野 后者长于理论模式与思考,其探寻的空间不局限于民族志材料本身,其影响也常常超出人类学的范 围。况且,扎实的田野工作、翔实的民族志记述固然是人类学赖以存在的“原点”,但纯粹的民族志作 品未免缺少了灵魂而给人以琐碎之感,并且分析的构架需要不断更新。因此,理论追求总是人类学家的一个较高目标。《银翅》在细致的田野民族志和理论创新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作者在田野地点度过了 400多个日日夜夜,访问的人物包括县级领导、基层干部、乡村文人、手工业者、农民、个体户等四百 余人。在文献研究和写作阶段,从制定访问和研究计划到该书的出版。前后刚好经过了十个春秋。·庄孔韶著‘银翅——金翼的本土研究续篇:1920—1990年中国的地方文化与社会变迁),台湾桂冠书局,1996年第一版:北京三 联书店.2000年简体宇版。参加此次笔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剐研究员周泓博士、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张华志博士.中国人民 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鸿保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剐教授张小军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剐教授潘守永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 院泷田豪博士,早稻田大学中国历史专业名久井绫(NAKtm~ya)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剐教授石峰博士.中央民藏大学民族学系 蓝林友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张有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硕士蒋静。笔谈由周泓博士整理、缩辑。万方数据民族学人类学研究·13·张华志:庄孔韶教授通过他的导师林耀华先生和林先生的金翼),认识了福建乡镇社会的过去。 几年后,他和人类学界另几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一起,在中国人类学界发起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行动,即开 始对有影响的前辈人类学家的重要调研点进行追踪研究,以发现社会文化的新的变迁过程;庄孔韶自己 则从林先生《金翼》所写其家乡福建黄村开始,深入地进入了中国汉人社会与地方文化变迁的研究之 中。·蓝林友:(银翅》作者以阅读林耀华先生的金翼为契机,从1984年起,由民族学研究转向汉人 杜会的人类学研究(1983年在北京大兴县留民营的汉人社会调查是一个前奏!)。这是中国人类学研究 范式的大转换,也可以说,这是对以费孝通、林耀华为代表的中国人类学研究传统的衔接。这标志着一 种新局面的开始。原先,海外人类学者从事中国人类学研究时,也主要研究汉人社会,研究范式的转换 则有利于国际人类学界同行的学术交流,开始了共同的学术对话结束了以往中国大陆民族学研究中普遍 存在的自言自语的不正常局面。周泓:它与以往和现时的多数追踪性研究的不同在于,人类学先人与同辈大都是对自己的调研点进 行跟踪考察,而《银翅》则是对潜辈同仁的研究作历时的跨文化比较。而这在构架和方法上就会有新的 视角。张华志:从中国人类学研究时空的变化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对汉人社会的研究是较为重视的;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人类学在中国基本转向了以研究少数民族社会为主的学科,对汉人社会的研究日 趋缺乏,同时,缺乏与国际人类学同行的交流。银翅追踪了《金翼的田野学术路线,开辟了对有 影响的人类学调查点的再研究的新视角,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