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名相济 焕然一新——读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doc

三名相济 焕然一新——读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名相济 焕然一新——读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

“三名”相济 焕然一新——读《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 三名相济焕然一新 —— 读《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 囊段启明 大约在两年前,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由中华 书局出版.是书虽与《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 年)体例略同,但增删修订,已随处可见,由评说而改为鉴赏, 反映出说诗的角度已大不同.有的朋友说,书是好书,只是封面设 计,排版装帧还不够理想.我虽不太关注这些问题,但是,当中华 书局今年九月推出的该书之修订重排本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 确实为之一振,新版确实比2001年版有了显着的提高:封面更为 典雅,版式更为讲究,书中增加了不少彩页插图,除甲戌本之书影, 清代着名画家汪圻之彩画册页,当代着名画家戴敦邦之彩色人物 画像,更有从未面世的毛泽东手书《红楼梦》对联(世事洞明皆学 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义江先生是海内外着名红学家,他的红学研究成果,是人所共 知的;同时,他又是一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而且从他的治学 经历和师承关系来说,诗词研究还是他的本行.正是这样的知 识结构,使他成为研究和阐释《红楼梦》诗词的最佳人选.由此 可见,由《评注》到《鉴赏》,都受到读者的欢迎,绝不是偶然的. 《鉴赏》一书之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是因为它鉴赏的重 心,不在于一首诗词的遣词造句,典故出处,而是把《红楼梦》的诗 词置于红学研究的广阔背景之下,结合版本,脂评,成书,后四十 回,探佚以及思想,艺术诸多问题来加以阐释,这样,就真正做到了 《红楼梦》诗词曲赋的鉴赏,而不是一般的诗词鉴赏. 《红楼梦曲?枉凝眉》,是一首写宝,黛爱情理想破灭,黛玉泪尽 而逝的悲歌.关于此曲的鉴赏文字,首先指出,雪芹笔下的黛玉 之死,与今存后四十回中所写,完全不一样,认为黛玉之死与婚姻 问题无关,泪尽的真正原因,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 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评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 贾家之败.这场突来的横祸,迫使宝玉出走.而黛玉则除了忧 愤悲伤,对此变故毫无办法,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 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 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惟一的知己.接着,即 以文本本身,数条脂评,明义之二十首绝句(末首)等等文献资料为 依据,纵论泪尽之原貌,续作之妄言,最后指出,总之,红楼梦情节 发展,根本没有落人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 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而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必然在这场可 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义江先生的这些见解,我是 非常赞同的.正是通过这样的辨析,我们才能够领悟到《枉凝眉》 一 曲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鉴赏. 关于《好了歌》及《好了歌注》的鉴赏,也写得很有特色,一方面 指出《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 依据的.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要句旬落实某人某事是困难的,因 为有些话似乎带有普遍性,如脂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便是 自然规律.它可能是对大观园中一些女儿的概括描写.沿此思 路,读者自然也会领悟到《好了歌注》所表达的更加概括的意义 —— 那种痛切心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篇鉴赏文字中,义江 先生充分运用了脂批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并对两条批语因抄写错 位而乍看有点莫名其妙加以解说,都使鉴赏文字既有学术品位, 又饶有兴趣.而这一特点,贯穿《鉴赏》全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部《鉴赏》也可视为作者关于红学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成 40 果,所以,它对广大《红楼梦》爱好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义江先生是一位性情中人,这种品格,对解读诗词是大有裨 益的.作诗需要性情,灵感;解诗,何尝不是如此.《鉴赏》作 者的敏锐,使是书形成了另一个特点:抓住诗中最关键的句子, 予以或详或略的阐释.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曲? 收尾?飞鸟各投林》),是《红楼梦曲》之眼,也是《红楼梦》全书之 眼.就此,作者有一段很精彩的议论(见第99页),说它向读者 极其明确地揭示了全书情节必然以悲剧告终的完整布局.要理 解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能无视如此重要的提示.当然,恰恰 是在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今天人们看到的后四十回,则完全走样 了.故于文末作者以鲁迅《论睁了眼看》中的一段话作结,以寄托 其慨叹与无奈.就白茫茫大地的含义,作者还专门提供2500字 的《备考》(第l00一l02页),足见作者对这首曲子的重视.还应提 到的是,像前文已说及的《好了歌注》一样,对这首曲子中的每一句 是否都应坐实到一钗的问题,作者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说欠泪的是黛玉,看破的是惜春……当然不错;说为官的, 家业凋零是湘云……就勉强了.并指出,把一气呵成的曲文,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