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店《老子乙》的“清静”与天下大治——从郭店《老子》到今本《[权威资料].doc
郭店《老子乙》的“清静”与天下大治——从郭店《老子》到今本《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郭店《老子乙》的“清静”与天下大治——从郭店《老子》到今本《
【摘要】《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清静”是一种作人和治人的原则,也是为道者以“道”治国的最高境界。《老子乙》希望因贪欲而异化的人,能复归人之本性;统治者能以“道”修身,以清廉恬淡自守,为无为、味无味、事无事,真正为“民之父母”。只有这样,才能使天下安定,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关键词】积德;无忧;无身;清静;天下定
春秋时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新贵族最后夺取权利而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权利欲和财产占有欲也随之膨胀起来。新贵族取得了对奴隶主贵族夺权斗争的胜利,天下并未太平,在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新贵族取得政权之后,新的兼并战争又在积极准备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秋道家提出了以“道”治国的方略,主张“为无为”(郭店《老子甲》第14简)、“以亡事取天下”(郭店《老子甲》第29-30简)。同时提出了以“道”修身的方略,主张“清静为天下定”(郭店《老子乙》第15简)。
一、郭店《老子乙》“清静”的社会内涵
什么是“清静”?“清静”是两个词。“清”,廉洁,不贪求。《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王逸注:“不求曰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西门豹为鄴令,清剋洁慤,秋毫之端无私利也。”“静”,《增韵·劲韵》:“静,澹也。”又《静韵》:“静,无为也。”《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五代)齐己《荆门寄沈彬》诗云:“道有静君堪托迹,诗无贤子拟传谁。”所谓“静者”,指得道而恬静无为的人;所谓“静君”,指屏除尘念、超然恬静的人。郭店《老子乙》第15简“燥胜凔,清胜热,清静为天下定”(燥热能克服寒冷,清凉能克服暑热,清廉恬淡能克服贪欲使天下安定),用取譬的方法,强调了“清静”的社会作用,表明了春秋道家的政治主张。
“清静”(清廉恬淡)是一种作人和治人的原则,也是为道者以“道”治国的最高境界。为政者若能自甘淡泊,清静(清廉恬淡)自守,便可治理好一县、一郡、一国(诸侯国)乃至天下。郭店《老子乙》第14至15简“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紧接“清静为天下定”,“善建”、“善保”承前省略宾语(“清静”这一原则)。意思是:善于建立清静这一原则的,不可动摇;善于保持清静这一原则的,不会脱落。如果善于建立、善于保持清静这一原则,“子孙以其祭祀不屯”。如果运用这一原则,“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子孙以其祭祀不屯”,《礼记·祭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说文》:“祀,祭无已也。”(清)张文虎《舒艺室随笔》:“祭无已,语简未达。定公八年《公羊传》解诂云:‘言祀者无已,长久之辞。’疏云:‘见其相嗣不已,长久常然。’此盖汉儒相传之训,谓子孙世祀不绝也。”“屯”,困屯,艰难。《广韵·諄韵》:“屯,难也。”意思是说只要能善于建立和保持清静(清廉恬淡)这一原则,可以子孙世祀相继而不困屯。“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修”,实行。《国语·晉语五》:“晉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韦昭注:“修,行也。”“真”,《字汇·目部》:“真,淳也。”“长”,借为“张”,张扬。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长,假借为张。”“丰”,《周易·丰·彖》:“丰,大也。”意为扩大。“溥”,《玉篇·水部》:“溥,遍也,普也。”意思是说个人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纯真;一家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丰足有馀;一乡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得到张扬;一邦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得到扩大;在天下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可以普遍。
“清静为天下定”,是在春秋晚期、封建地主阶级的新贵族的权利欲和财产占有欲恶性膨胀、贪欲横流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是以反对新贵族的权利欲和财产占有欲为其社会内涵的。疯狂的权利欲和财产占有欲,是天下大乱的罪恶根源。春秋道家认为,要想安定,必须遏制贪欲,“清静”乃反“贪欲”之“德”。以反“贪欲”之“清静”修其身,其德于是更加纯真;以反“贪欲”之“清静”治其家,其德于是更加丰足有馀;以反“贪欲”之“清静”治其乡(周制: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其德于是更加得到张扬;以反“贪欲”之“清静”治其邦(诸侯国),其德于是更加得到扩大;以反“贪欲”之“清静”治天下,其德于是可以普遍,天下便可得到安定。
郭店《老子乙》“言道家之用”提出“清静”这一原则,与今本《老子》有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