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实验动物质量监测PPT
第五章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意义;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的保证;动物生产和繁殖的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遗传质量、微生物与寄生虫质量、饲料质量、环境质量监测。;第一节 遗传质量监测;如:
BALB/c对放射线比其他品系更为敏感。
C57BL/6肿瘤发生率低,A系高。
BALB/c和C3H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
SHR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一、群体管理;二、免疫学标记监测; (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原理为:异源动物或遗传上有差异个体的淋巴细胞混合或培养相当时间后,这些细胞都开始增大,合成DNA、RNA、蛋白质,甚至进一步裂解。这是植皮排斥反应辨别和扩增阶段的体内对应方法,其结果可预测体内植皮一宿主反应。此反应结果可在7~9天获得,定期地从群体中抽取足够量的动物进行监测能够维护实验动物的品质。; (三)淋巴组织移植
用供体的均质淋巴器官,如骨髓、脾、淋巴结、胸腺或胚胎肝脏制备出单细胞悬液。然后将适量活细胞通过静脉或腹腔注射到受体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由受体中存活者及脾增大者来确定,也可以用放射学方法。根据移植细胞的存活数测定。;三、生化标记监测;表5-2 常用近交系大鼠生化位点标记基因;四、骨骼形态特征监测;五、染色体带型监测; 六、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1.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RFLP)技术
当动物基因组DNA被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链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DNA链上切割产生一个切口,将双链DNA分子断开而形成3`-OH和5`-P末端,使DNA裂解为片断。这些片断的长度在动物群体中存在变异,造成多态现象。通过DNA电泳和DNA探针分子杂交技术,即可观察到不同带型。; 例如:位于小鼠第2号染色体补体-5(complement-5)位点(He)的pC5探针,当用HindⅢ消化小鼠DNA时,C3H品系将产生一条2.7kb的带型,而AKP品系将产生6.0kb和4.6kb两条带型。从而可以在He位点上区别这两个品系。目前所报道的RFLP位点已多达1098个,给遗传学研究带来许多便利条件。
; 2.简单序列长度多态(SSLP)技术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位点是动物基因内广泛存在的由l~4个核苷酸组成的成串的重复序列,又称为微卫星(micro satellite)。估计这样的DNA结构在哺乳动物基因组内的数目多达5万~10万个。目前在小鼠已发现有6000个之多。在每个特定的位点上,重复序列的长度在不同品系中存在着差异。采用夹在这些序列两端的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电泳,就能观察到这些位点的差异,从而区分不同的品系。; 例如:小鼠第16条染色体的D16Mit4位点,其PCR产物的大小(bp)在常用近交系中分别如下:C57BL/6-132,DBA/2-123,A/J-147,C3H-123,BALB/c-149,AKR-126,CBA-132。SSLP测试技术比RFLP技术简便,多态性高,需要的DNA样品较少,引物容易获得,推广应用前景可观。
; 3.DNA指纹(finger printing)技术
上述两种DNA技术是针对单个DNA位点进行的测试。DNA指纹技术一次可同时测试多个位点,所以有一定的优势。DNA指纹技术经过电泳后可获得十几到几十条带,而这些带型在个体之间或品系之间有差异,如同人类的指纹在每个人都不同一样,因此而得名。通常有两种方法获得DNA指纹图。一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和小卫星探针技术获得的DNA指纹。二是用较短的随机扩增引物或小卫星引物,通过PCR而获得的DNA指纹。; DNA指纹图谱有时在亚系或亚群之间有区别,所以对亚系的监测十分有用。但是DNA指纹的结果因为电泳带太多而不好辨认和比较。因此,也影响其在遗传监测和其他研究中的应用。目前所做的DNA指纹比上述两种DNA技术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方法的改进,将来一定会有所突破。
; 4.随机扩增多态(RAPD)技术
RAP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的遗传标记技术。该项技术首先将动物目的基因组DNA提纯、酶切,用含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经电泳,便可在多个位点上得到扩增产物。各种DNA多态分析方法,; 如:DNA指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等,虽然可直接检测基因组的遗传变异,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操作复杂、需要特异性操作、需要事先知道动物基因组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