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九讲内容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九讲内容分析

第九讲 文言文段·内容分析 【知识梳理】 一、文言文文段的内容分析。 分析文言文文段的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角 度 要 点 举 例 文段所表达的思想 文段的主旨、大意,写作目的,寓意、思想价值、局限性等 《六国论》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目的和价值在于讽喻现实。第4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是对历史的慨叹,也是对现实的讽喻;第5段直接针对现实发表感慨,告诫宋朝统治者不要“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文段所表现的人物 人物的性格、思想、作为、态度、品德、命运、影响,典型意义等 《左忠毅公逸事》第2段,写左光斗身陷囹圄,惨遭酷刑,仍坚持斗争,保护英才的行为,表现他“忠”“毅”的品格。左公惨死狱中。他对史可法的影响很大。史可法继承老师的精神,忠心报国,勤于职守。 文段所叙述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概况、结果、影响、意义等 《鸿门宴》第4段,写樊哙闯帐,与项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起因在于项庄舞剑,沛公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张良便招来樊哙;结果是樊哙震慑了对方,使沛公得以乘机离席。 文段所描写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等 《前赤壁赋》第1段,描写作者泛舟赤壁时所见的壮美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文段所蕴含的感情 对人、事、景、物的态度、感情;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等 《前赤壁赋》第1段在写景之中融入作者超然入仙的旷达情怀。“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是这种旷达情怀的表现。 二、分析评价的方法。 方法 要 点 筛选 从文段中筛选有关信息来答题 概括 将文段中有关内容概括成简短的话 比较 将文段中有关内容与别的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 揣摩 揣摩文段有关文字的文外之旨,表达的精当之处 【例题精析】 一、阅读《射说》,然后答题。(2001年上海卷)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 “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说”常常有所叙、有所议。从本文看所叙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所议的观点是(用文中句子回答) 。 答案:晋侯子婿驰射失败,客分析原因并愿用自己的骑射证明射而“有道”,但遭晋侯拒绝;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 解析:分析文章所叙之事,用概括的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用筛选的方法。 二、阅读《巢谷传》,然后答题。(2002年上海卷)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用文中语句回答) 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