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山大学曾飞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极腐蚀的的研究.pdfVIP

18中山大学曾飞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极腐蚀的的研究.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中山大学曾飞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极腐蚀的的研究

晶体硅太阳电池 发射极腐蚀的研究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曾飞 主要内容 HF/HNO 体系腐蚀的基本规律 3 发射极的腐蚀研究 利用重掺杂-腐蚀工艺制备太阳电池 1、HF/HNO 体系腐蚀的基本规律 3 HF/HNO 腐蚀体系在晶体硅太阳电池工艺上的应用 3 酸制绒 去背结和边缘结 背面抛光 选择性发射极电池  ………… HF/HNO 体系腐蚀的原理 3 O HF x Si →SiO →H SiF + H O 2 2 6 2 3Si + 4HNO3 + 18HF → 3H SiF6 + 4NO + 8H O 2 2 各种反应条件对腐蚀的影响 (1)添加剂的影响: 添加水、乙酸、乙醇等可以减缓腐蚀速率 添加H SO 或者H PO 增加腐蚀的均匀性 2 4 3 4 (2 )硅片表面形貌的影响: 表面粗糙的硅片腐蚀速度比光滑的硅片大  多晶晶界刻槽 F. Book, S. Braun et.al, 2010 IEEE (3 )硅片掺杂浓度的影响 腐蚀速率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 而增加 (4 )腐蚀液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继续身高,反应容易失控 腐蚀深度随硅片掺杂浓度的变化曲线 E. A. Starostina, Russian Microelectronics, Vol. 31, No. 2, 2002, pp. 88–96. (5 )溶液扰动的影响 溶液中有扰动时,对富HF的体系,反应速度减小, 对于富HNO3 的体系反应速度增大 (6 )HF与HNO 配比的影响 3 抛光 染色 多孔硅porous silicon 抛光-染色反应的“边界”曲线 E. A. Starostina, Russian Microelectronics, Vol. 31, No. 2, 2002, pp. 88–96. 染色 不同厚度多孔硅对应的颜色 Inyong Moon, Solar Energy Materials Solar Cells 93 (2009) 846–850. 硅片腐蚀深度与多孔硅厚度的关系 E. A. Starostina, Russian Microelectronics, Vol. 31, No. 2, 2002, pp. 88–96. 多孔硅形貌 Kazimierz Drabczyk et.al, Solar Energy R J Mart ´ın-Palma et.al, Semicond. Sci. Materials Solar Cells 76 (2003) 545–551. Technol. 16 (2001) 657–661. 去除多孔硅后的形貌 F. Book, S. Braun et.al, 2010 IEEE. 2、发射极的腐蚀研究 腐蚀对杂质浓度分布的影响  经过重掺杂再腐蚀,发射极的杂质浓度分布与一次扩散的 发射极有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