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传染病》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传染病》ppt课件

第一节 结核病(tuberculosis) 第二节 伤寒(typhoid fever)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 第七节 性传播性疾病(STD) 学习要求 2 机制: (1)自然免疫力:较弱 (2)获得性免疫: 结核杆菌 致敏TC 活化释放淋巴因子 激活巨噬细胞聚集、增生 杀菌、局限病灶 (3)迟发型变态反应 CD4+活化 细胞因子 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TC增殖释放TNF 炎症 渗出水肿 CD8+活化 穿孔素 颗粒酶 条件:细菌少、毒力弱/变态反应较弱 免疫反应较强 病变:结核结节(tubercle) 中央-干酪样坏死物质 周围-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 外周-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结局:完全吸收/纤维化愈合 结核结节的形成过程? 1 转向愈合 (1) 吸收消散(吸收好转期) 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小干酪样坏死灶和增生性病变 病变缩小消散 X线: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云絮状阴影缩小消失 2 转向恶化 (1)浸润进展(浸润进展期) 原病灶周围先出现渗出性病变, 再发生干酪样坏死. X线:原病灶周围出现边缘模糊的云絮状 阴影,其间有密度较高阴影。 (2)溶解播散(溶解播散期) 自然管道(支气管、输尿管等) 血道和淋巴道 X线:病灶阴影密度不均,出现透亮区。 愈合: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可治愈。 恶化:浸润进展; 溶解播散 急性空洞 (一)肠结核病 (二)结核性腹膜炎 (三)结核性脑膜炎 (四)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五)骨、关节结核 (六)淋巴结结核 学习要求 4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 (3)肝: 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高度水肿、 脂变及灶状坏死,形成散在伤寒肉芽 肿; 汇管区淋巴、巨噬细胞浸润 (4)骨髓: 镜下: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及灶 状坏死,末梢血中白细胞减少 四、结局和并发症 1.痊愈:可获较强免疫力。 2.并发症: 肠穿孔(最严重);肠出血(最常见,第2、3周);支气管肺炎等 3.复发: 10%左右 4 死因:败血症、肠穿孔、肠出血等。 1.急性菌痢: 病变: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液性) 表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 润,点状出血坏死。 发展--假膜性炎 大量纤维素 假膜 黏膜坏死组织 炎细胞、红细胞 细菌 溃疡期:(病后1W左右) 假膜脱落 “地图状”溃疡 较表浅,重者造成穿孔。 愈合期: 溃疡形成1W后 病变愈合 浅小 无明显瘢痕; 大而深溃疡 形成瘢痕, 很少引起肠腔狭窄。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一、概述 发病情况: 分布地区:欧、亚、南美20多个国家。 我国20世纪30年代在黑龙江首先发现,曾称“虎林热” “黑河热” “孙吴热”。 “远东出血热”、“朝鲜出血热”。 区域性:潮湿、近水、多草等。 季节性:冬季流行(10~12月) 年龄及性别:男性青壮年 关东军的军医机关发表的有关该病的研究报告: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汉坦病毒 传染源:鼠类(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 室感染型) 传染途径: 接触(鼠咬伤) 呼吸道 消化道 虫媒传播:螨类 垂直传播 发病机制 病毒 病毒血症 发热和中毒症状 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复制 释放新Ag Ab Ag-Ab复合物 全身小血管损害 凝血机制异常 通透性增高 充血、水肿 组织损伤 三、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小血管、毛细血管损伤 (内皮细胞肿胀、脱落、纤维素样坏死) 主要病变: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