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新民与新国——梁启超新民思惟研究
新民与新国 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研究生:熊全慈 指导教师:彭久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之中,民族危机空前
深重。中国人民面临世界范围的近代化潮流,是进还是退?怎样进?先进的中
国人进行着艰难的探索。梁启超则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旗手”。
本文通过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梳理和剖析,比较系统地勾勒出该思想的逻辑
结构和思想体系,挖掘出其精神实质。
首先从两个方面入手揭示出新民思想产生的背景。一方面梁启超总结中国
近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要 “新国”必先 “新民’,,必须从 “文化上感觉
不足”,而不仅从 “器物上”和 “制度上”感觉不足;另一方面,梁启超通过中
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比较,认为西方各国优于中国的原因
是拥有由新国民素质武装起来的近代国民。从而得出 “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
务。”
其次,本文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渊源作了探讨。新民思想产生于中西文化
发生激烈碰撞的时代,因此它可以说是中西文化思想化合的产物。对传统思想
文化,梁启超 “淬厉”其精华。对西方思想文化,梁启超更是 “采补”其积极
因素以补传统思想文化之不足.卢梭国家学说和天赋人权论、达尔文的生物进
化论、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民族理论等均成为新民思
想的理论依据。梁启超流亡日本后,读过大量日本书籍和日译西学著作,从而
使其新民思想烙上了日本思想文化的烙印。其中受福泽谕吉、中江兆明、中村
正直等思想家的影响颇深。
再次,本文从 “破”、“立”两个方面论述了新民思想的具体内容。梁启超
通过对近代化历程的反思,认识到国民素质与国家建设的关系。他认为,人民
德、智、体等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因
此,要建立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就必须造就无数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具有近
代理想人格的新型国民。通过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反思,深入考察国民性
的优劣,为新国民精神的陶铸打下基础。教育、新小说、新史学、新报刊等是
造就新型国民的具体途径。
最后,对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进行定位。新民思
想有着重要的社会思想意义。但由于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具有先天的
保守性、动摇性和不彻底性,所以他的新民思想不可避免的会有诸多缺陷,最
终导致该思想在付诸实践过程中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梁启超 新民思想 国民性 “新民”理想人格
InnovatingPeopleAndInnovatingNation
一 thestudyof,LiangQichaosinnovatingpeople
M川or:thehistoryofChinasmoderntimes
Graduatestudent:XiongQuaahui Academicadviser.PengJiusong
Duringtheperiodofthelater19`0centuryandtheearly211century,thesociety
迈Chinaissufferingunrestandinnovation,andnationalcrisisisextremelyserious.
WhenChinesepeopleconfrontthetrendofmoderntimesallovertheworld,
advancedChinesepeoplemakehardexplorationofthesequestionssuchaswhether
togoortoretreatandhowtocontinue.hangQichaoistheflagmanwhopushesthe
processofChinasmodemtimesforward.
ThisdissertationdrawsoutlineofitslogicalstructureandsystemofLiang
Qichaosinnovatingpeoplethoughtandunearthitsspiritualessence.
Atfirst,thepaperrevealsthebackgroundofengenderingthethoughtof
innovatingpeoplefromtwopointso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