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刿论战第三段学习报告 第一小组.ppt
第一小组 陈裕 艾心怡 吴华怡 罗秀莹 目录 初步了解 难读生字词及其注音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句子翻译 语段分析 拓展知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 史上记载了许多有关春秋战国之际,各国的政治,外交方面的著作。本文也不例外,下面让我们初读文章,了解本文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本文选自《左转》,又称《左氏春秋转》。 《左转》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作者左丘明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与孔子先生崇尚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 曹刿,即曹沬(mèi),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 鲁庄公,即姬同,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他为鲁桓公的儿子,承袭鲁桓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2年 鲁庄公十年春,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相遇。鲁庄公采用曹刿人建议,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公问其故 既克,公问其故。 前面在人物形象分析时说提到的长勺之战,就是本文的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详解文章,去领略经过一番论战后,能带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哲理和收获!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第三段是曹刿在战后论述这次战斗能够胜利的原因。 (彼竭我盈,故克之。)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抓住“彼竭我盈”的这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向对方进军,正因为这样所以能在战斗中取胜。这是一个十分聪明,十分精准的的决策,准备做充分后,能选择一个正确时机进攻是十分不容易的。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因为齐国是一个大国家,所以对方的战略是很难预测的。面对这种情况,是很难弄清对方的军事形势的。所以曹刿待敌方“辙乱”了,“旗靡”了,观察清楚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攻打对方,最后大获全胜。 这也是曹刿的战术见解之一,这种论述是十分有理有据的,曹刿拥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是以智取胜。正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使曹刿以弱胜强。 在《曹刿论战》这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一个做事谨慎、果段,有卓越才能的曹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实力,有信心,一样可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只要我们做事细心谨慎,抓住时机做事,再加上自己的实力,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点击播放视频→ 曹操军的优势:? 在曹操消灭袁氏集团之后,北方已无人能够与其匹敌。这时整个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形势对曹操十分有利。 从军事上来看,曹操的兵力遽增,估计扩充至二十万左右。 从经济上来看,由于曹操兴办屯田,抑制豪强阶级,扶植自耕农,北方之经济实力也有持续恢复之趋势。 最后从政治上来看,曹操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实力,更是其最大的战略优势。?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