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3、四爬位:双手、两膝、小腿、足部均相等地支撑,上肢伸展与大腿同时垂直于地面。 (六)膝立位训练 1、双膝立位训练:近似于我们平时的双膝直跪姿势。这与爬位时的动作相比较,增加了患儿保持身体平衡的难度。在训练初期,我们可扶持患儿两侧的髋部,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双膝立位姿势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逐渐减少对其的帮助。 2、单膝立位训练:在双膝立位的基础上,在一条腿跪地的同时抬起另一条腿并使足底平踩地面或床面。在训练时要让患儿尽量挺胸抬头,避免髋关节屈曲。 (七)从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 在训练时,我们可扶持小儿让他们学会在 坐起时先使身体前倾和重心前移,在挺腰 动作中鼓励小儿借助上肢和下肢的支撑和 协同动作,来达到身体重心上移和维持身 体的平衡。 (八)站位训练 1、扶站训练:训练者在患儿身后,用双手握住患儿的两侧骨盆,让患儿尽可能站直,使骨盆保持在中立位的正常位置,然后诱导患儿进行骨盆的旋转训练,并施加适当的阻力,施加阻力的方向与骨盆运动的方向相反。 2、立位的姿势控制训练:这个训练主要是让患儿学习重心的左右移动,为步行作准备。训练者可以在患儿前方,让患儿以一脚前一脚后的姿势站立。训练者用双手扶住患儿骨盆,诱导患儿将自己的身体重心向前、后移动而双脚不动。 (九)行走训练 1、移动骨盆训练:训练者站在患儿背后,将双手握住其骨盆两侧,帮助患儿骨盆分别依次向前方旋转,以带动双下肢随着骨盆的旋转向前迈出,左右交替进行,让患儿感觉到交替步行和交替负重的感觉。 2、步态训练:脑瘫患儿由于肌肉痉挛、肌张力的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在练习行走时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异常姿势,而这些异常的步态必须在行走训练中不断的加以矫正,才能促进患儿行走训练的顺利进行。 小 结 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应早诊断早治疗。持之以恒,综合康复,以达到对脑瘫患儿全面康复的目的。 (五)姿势的评定 1.肌张力减低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 俯卧位呈W型姿势; 仰卧位呈蛙位姿势; 坐在椅子上呈折刀状坐姿; 用双手从患儿腋下抱起患儿表现为翼状 肩姿势。 2.肌张力增高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 仰卧时双上肢常屈曲于胸前,下肢呈剪刀状交叉; 站立时常出现股内收; 有些患儿出现角弓反张; 患儿被提起时由于肌张力增高则出现下肢的屈起。 (六)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 GMFM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是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评估量表,该量表可较全面的评价脑瘫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消除的情况。 评分方法: 根据检查顺序和完成情况把所有项目合并为五 个功能运动区: 1、卧位运动及部分原始反射残存,姿势反射的建立。 2、爬与跪位运动。 3、坐位运动结合平衡反射建立。 4、站位运动。 5、走跑跳及攀登运动。 GMFM评分标准: (一)大运动功能评分 0分:指完全不能做; 1分:指仅能开始会做(完成不到10%); 2分:指部分完成(即10%完成100%); 3分:全部完成。 (二)反射发育评分 1.原始反射残存评分: 0分:9个月仍存在; 1分:7~9个月仍存在; 2分:4~6个月仍存在; 3分:3~4个月消失。 2.Postural resction 降落伞反射: 0分: 12个月不出现; 1分: 12个月出现或10~12个月不出现; 2分:10~12个月出现或8~9个月不出现; 3分:8~9个月出现。 3.平衡反射 前方平衡: 0分: 12个月不出现; 1分: 12个月出现或10~12个月不出现; 2分: 10~12个月出现或6~9个月不出现; 3分: 6~9个月出现。 侧方平衡: 0分:12个月不出现; 1分:12个月出现或11~12个月不出现; 2分:11~12个月出现或7~10个月不出现; 3分:7~10个月出现。 后方平衡: 0分:15个月不出现; 1分:15个月出现或11~15个月不出现; 2分:11~15个月出现或8~10个月不出现; 3分:8~10个月出现。 六、康复治疗 (一)康复目的: 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尽量提高患儿的运动、生活自理、言语和认知能力,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和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或特殊教育,为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康复治疗目标: 1.防治畸形; 2.使肌张力正常化; 3.鼓励对称性的和双手的活动; 4.促进接近正常和正常的运动和技能;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