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3第2章第1节PPT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处________(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尝试解答】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是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 (3)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 (4)3 (5)1 (6)日照时间变短 (7)①不是 ②a 有 ③c e 【解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中是消耗能量的。反射弧有五部分结构,且该五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然后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过这属于体液调节部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同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两个,神经元与效应器间的突触有一个,共三个突触。 刺激图中e点,兴奋点所在的神经元属于图中突触后膜,因此该兴奋不能传到a所在的神经元,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偏转1次。题干信息已知:鸡是长日照动物,当日照变短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该实验设计属于探究性实验,主要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神经纤维上”、“突触间”做文章。根据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自变量的设计:药物放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两种情况(也是单一变量),然后在一固定点予以刺激,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可能的不同实验结果作讨论分析,并各自写出结论。 视角 2 洞察高考热点 反射弧的结构及特点 (2010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左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尝试解答】 __D__ 例2 【解析】 选项判断 内容分析 A项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只有一条,起源于伸肌,传出神经纤维共有两条,一条支配伸肌,一条支配屈肌 B项正确 b处位于脊髓中的灰质区域,灰质除可作为低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外,还担负着与大脑皮层联系的责任 C项正确 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a处先后经历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过程 D项错误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Ⅱ处,冲动不会传递到神经中枢,因此不能称为反射 互动探究 (1)刺激Ⅰ处,神经冲动传到Ⅱ处有几次信号的转换? (2)刺激Ⅱ处,Ⅰ处有膜电位的变化吗? 【提示】 (1)4次 (2)无 视角 3 突破易错疑点 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引起效应器的不同效果辨析不清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自我挑战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尝试解答】 __B__ 【解析】 由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不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不会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也不会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所以选项A、D均错误。如果该药物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则不会引起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综上所述,该药物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即时达标训练 *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基础自主梳理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基础自主梳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 2.基本方式——反射 在____________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 思考感悟 1.如果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