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生态建设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水生态建设规划

1 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沁水县于2006年11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7年沁水县人民政府决定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并委托山西师范大学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制定《沁水生态县建设规划》。 1.2规划编制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是沁水县行政辖区,国土总面积2677 km2。东西长150km,南北宽55km,包括7个镇,7个乡,249个行政村,2409个自然村,9个社区。 1.3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生态县建设的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其核心是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具体来说,第一,它是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的客观需要;第二,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绿色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决定国际国内竞争地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第三,它是我县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11-26); 《山西省沁水清洁能源工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总报告(2007.1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2006.2); (4)国家环境保护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 1.5.2资料来源 收集已有资料:沁水生态县规划编制参考的资料由环保局、统计局、水利局、农业局、发改委、气象局、工商局、教育局等部门提供。资料类别主要是统计年鉴、沁水县志、各行业的发展规划等。 实地考察:2007年11月,编制组开始对沁水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线路和内容如下 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地理位置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当潞(长治)泽(晋城)之门户;扼平(临汾)蒲(运城)之咽喉。县境四周环山,构成了与邻县的天然分界。东与高平、晋城以老马岭、岳神山为界;西与翼城以东坞岭为界;南邻阳城,有仙翁山为界,北接长子、安泽、浮山,有宇俊山、关爷岭、香山岭为界;西南与垣曲以历山舜王坪为界。 全县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约55 km,总面积2677 km2。县城距省会太原350 km,距晋城市90 km。 2.1.2自然条件 2.1.2.1地质 沁水县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山西陆台东南部、沁水向斜的南缘。因受新华夏构造体系和晋东南山字型构造的控制,以及南部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影响,境内构造复杂。构造线走向南北,西南则发育有正东西构造和旋扭构造。 县境内出露地层尚较齐全,自南向北,由老到新,分别为:元古界震旦系;下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县境内断层与构造较发育。东部以褶皱构造为主,西(南)部断层密集,主要有樊村至安泽唐村褶皱断裂带、复式向斜、晋东南山字型构造前孤西翼、山字型脊柱以及帚状构造五个构造。 2.1.2.2地形地貌 沁水地处燕山运动沁水斜向地带,作为内引力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架,形成沁水县地势东南低而西北高,由东南——东北——西南呈扇形展开逐步增高的地貌景观。沁水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东南嘉丰镇尉迟沁河口海拔仅520 m,而西南历山舜王坪海拔高度则达2322 m,相对高差1802 m,在多山的条件下,地貌成因并不一致,因而有多样变化的特征。全县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可分为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川区三种类型:⑴山区主要分布在下川、中村、东峪、樊村河以及十里、柿庄北部和岳神山、老马岭、山中岭一线,十山、十岭均在此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0%。⑵丘陵区主要分布于龙港、王寨、土沃、张村、胡底、樊庄、必底、郑村、嘉峰、端氏、固县、郑庄的大部分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0%,分低山和丘陵两种。⑶河谷平川区主要分布于沁河、县河等河流域两岸的山谷之间,占总面积的10%。 图2 沁水县地形类型面积结构图 2.1.2.3土壤 褐土是沁水县分布最广、范围最大的地带性土壤。根据褐土土类的成土过程,本县可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 山地草甸土是本县特有的亚高山牧草土壤,分布在海拔2322 m以上的历山舜王坪顶部的缓坡平台处,发育在黄土母质上,是当地高寒多风湿润气候和山地草原草甸植被条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