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道德》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毕业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题 目: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姓 名:
学 号: 2009121007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届别: 心理学/2013届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目 录
目 录…………………………………………………………………………………I
摘 要…………………………………………………………………………………1
………………………………………………………………………………………2
………………………………………………………………………………………2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2
二、“一心向善,不与人争”……………………………………………………3
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3
四、“不妄为,常知足”…………………………………………………………4
五、“虚,静”的生存智慧………………………………………………………5
六、“天下之至柔”………………………………………………………………6
参考文献…………………………………………………………………………………7致 谢…………………………………………………………………………………8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摘要:老子之言,广博精微。其哲学思想深沉而又意蕴丰富,体现了老子对宇宙视野中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认知和剖析。本文仅就老子《道德经》中所蕴含有助于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心理健康
一、引 言
从1980年至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迅速,很多学者陆续开始对华夏五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进行发掘和整理,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对老子的《道德经》心理学工作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进行了梳理,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德经》一书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一本百科全书。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黑格尔说:“我们保存了老子的主要著作,在维也纳我曾亲眼阅读”。我说《道德经》就是教人为人处世,保持心理健康的良方。老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养身心,维护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明确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传统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内涵。另外,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
心理健康的目标不单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魅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光环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平等、宽容、理解、诚信等原则,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包容心。
老子认为,“善”是为人的难点,做一个善良的人没有私心可以包容别人的人是圣人。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第五十五章都有相关描述。另一个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水”。水是最弱小的,但也是最强大的,水看似平静“不争”,但实质上就是最高级形态的争。这种以不争为手段,以争为目的是老子常用的辩证法。当然“无为”才是老子最大的金子招牌。
四、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3倍。自杀未遂病人中,96%为服毒自杀。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大约60%自杀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状况的改善,人们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但仍没有能深入认识到身心一体”[3]。我们要善待心灵的花园,不必活得那么累。我们要向那些关爱自己的人表示好意,把所有的诱惑拒绝门外。阴霾的天气总会烟消云散,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祛除心中嫉妒的毒瘤,生命才是人最大的本钱,幸福
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靠智慧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