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PPT.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PPT

假单胞菌属是假单胞菌科的模式属。 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无芽孢。 植病细菌有一半属于此属,主要引起叶斑、腐烂和萎蔫等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桑疫病等。 现已分离出噬酸菌属、布克氏菌属、劳尔氏菌属。 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黄单胞菌属是薄壁菌门一个成员。 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 黄单胞菌属的成员都是植物病原菌,模式种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俗称甘蓝黑腐病菌,还可引起辣椒细菌性疮痂病。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5.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可侵害5种茄属植物,如马铃薯环腐病。 病菌大多借切刀的伤口传染,病株维管束组织被破坏,横切可见环状维管束组织坏死并充满黄白色菌脓,稍加挤压,薯块即沿环状的维管束内外分离,故称环腐病。 6.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厚壁菌门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教学目的任务: 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主要类群及引起的代表病害,为学习各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特点、主要类群及引起的代表病害。 难点:生物学特性。 课型:新授课。 教法:课堂讲授。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提问、复习前次重点内容 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细菌、无细胞壁的菌原体(植原体和螺原体)等, 以植物病原细菌为代表重点讲述 原核生物 第一部分 植物病原细菌 1.第三大病原。 2.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单生、双生、串生、聚生 3.多具鞭毛 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 周鞭:着生在菌体侧面和四周 4.芽孢。抗逆性较强 5.专性寄生物。可培养 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需要,用人工的方法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 6.致死温度:48-53℃/10min,芽孢:120℃,高压蒸汽10-20min。高压灭菌的指标为120℃ 30分钟。 7.裂殖,20分钟。常发生变异。 细菌概述 (一)、形态 杆状,少数为球状。 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 一、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和结构 不同形态的菌落 (二)、结构 1、细菌的鞭毛 鞭毛:从细胞膜下粒状鞭毛基上产生,穿过细胞壁和粘质层延伸到体外。 极鞭和周鞭 5、单极鞭、6—7、多极鞭、8、周鞭毛 多数植病细菌无芽孢。 荚膜:是细菌分泌在体外的比较厚而固定的粘液层。无荚膜。 2、细菌的芽孢与荚膜 裂殖。20分钟分裂一次。 适温为26—30℃左右,少数例外。如茄青枯菌35℃。 二、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1、细菌的繁殖: 细菌的繁殖过程 2、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物质是DNA、质粒 质粒:独立于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它编码细菌的抗药性或致病性等性状)。 核质和质粒共同构成了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库一基因组。 原核生物经常发生变异。 3、细菌的生化特性 (1)生化反应试验:利用细菌对某种培养基或化学药品产生不同的生化反应,作为鉴别不同细菌的依据。 细菌鉴别作用 革兰氏染色反应:将细菌制成涂片后,用结晶紫染色,用碘液处理,然后用95%酒精洗脱,如不能脱色,则为革兰氏阳性菌G+,能脱色则为革兰氏阴性菌G-。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G- ,少数是G+ 。 革兰氏染色反应与细菌其他性状有关。如,G+能耐高浓度的盐,不易被蛋白酶分解,对于碱性染料和除垢剂(肥皂)则较敏感。 对抗菌素的反应也不同,青霉素对G+ 作用大,对阴性菌作用则较小。链霉素则对G+ 和G-都有杀灭作用,因为植物病原细菌大多G- ,因此农用链霉素广泛应用。 (2)染色反应 格兰氏染色法:将培养24-48小时的细菌涂片,经过草酸铵结晶紫处理后,用碘液处理,然后用酒精脱色,再用番红O复染。菌体呈蓝紫色的,为格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菌体呈红色的,为格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格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细菌的其它器官如鞭毛、荚膜等也要通过染色才能看清楚)。 4、细菌的生理特性 (1)普通培养基可生长。 (2)固体培养基: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菌落。菌落(colony): 单个或少数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 (3)适温:20—30℃,细菌耐低温, 一般致死温度为50℃左右(在10分钟内杀死细菌的温度叫致死温度)。 (4)大多是好气菌,PH为中性、微碱性(PH7.2) 植物界 菌物界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动物界 三、植物病原细菌分类 原核生物界通常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 薄壁菌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