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唐山诗的特点
试论唐山水诗的特点
初读唐诗,总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其中。我最爱山水之诗。故翻阅唐诗选本以及他人相关品读作品,写作成读书报告。
山水诗从晋宋时期兴起,在诗歌中一直占有一定的地位,每位诗人在创作的时候都会涉及到山水诗。这首先是由于山水诗具有偷悦性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使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发胸中郁结的不快与愁闷。其次是由于诗人所生活的处所大都比较幽静,接近大自然,所以举头俯身之间所见所感都与大自然有关,进行山水诗的创作也就十分便利了。
下面我结合相关注解以及前人的研究,试论山水诗的特点。
王绩是唐代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当初店的宫廷文人在珠光宝气的雕车彩舟中观赏风景,吟咏着朱紫青黄、绮错婉媚的应制诗时,王绩却追随陶潜,全身心地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以他自然朴素、疏宕率真的山水田园诗来表现他的生活态度和人格精神。六朝的山水诗往往把山水作为一种被观赏的对象来表现,人与大自然有时有一种“隔”的感觉,而王绩却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来表现,故他的山水诗充满了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中的山水景物再也不是独立于人之外、供人观赏的盆景似的山水,而是让人感到这是个可游可寓、可亲可歌的大自然: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澳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一《夜还东溪》
在这些诗里,人任性自由的活动与大自然容与自在的气质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这才是唐人在大自然中舒畅自由地呼吸的声音,是一种毫不伪饰的生活实感。这绝不是从类书或前人诗句里捡来的什么“碧璋”、“翠林”、“绿池”、“芝田”、“芳堤”所组装成的山水,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的感受。
魏晋的玄学的兴起,使人的想辨力得以空前发展,在魏晋的山水诗里,也常常将天地宇宙作为人的参照系来思素人生,其结果往往是人生短促,虚无悲观的哀鸣,或是延养天年、保命全身的出世哲学。到了唐代,向上进取的时代精神与杨盖六合的恢宏气派,使得唐人具有较前代更为远阔的气派和宏观把握力,在对天地宇宙与人生观照的恩考中,往往表现为一种热爱生活、珍悟生命、审美型的人生观,或是一种有所作为、建功立业的紧迫感和入世思想,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仪生代代无万已,江月丰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这里,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成了一组对比,它警示人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诗人对宇宙的患考是缘于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和热爱,永恒而无言的大自然给人类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启迪,而这种启迪,只有对宇宙自然有一定理解力和思辨力的人才能悟到,一旦人们悟到并把它用诗表现出来,就会使诗获得一种深邃奥妙的意境。
初唐还有些山水诗更是将历史感与宇宙意识溶在一起,表现了一种阔大而深邃的意境: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
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张九龄《登荆江城望江二首》
这样的山水诗你还能把它仅当作娱情遣兴的观赏小品么?它已经成为民族思想与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了!历史感与宇宙意识的加入,使山水诗提高品位,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诗出现了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勃对结尾进行了革新,他的诗的结尾常常一反前人收束、言理、言志、直拷抒倩的手法,而是以景结情,如《麻平晚行》一诗结尾的“羁心何处尽,风急馨猿清”,让你聆听那月暮急风中凄凉的猿声,羁情尽在此景巾。这种以景结情的结尾,打破了一山分水,一时一事的封闭系统,勾通了山水与人、作者与读者的联系,含不尽之意见于诗外,从而提高了山水诗的品味。
王勃有的山水诗还达勤了惫境浑成的镜界,这是初唐诗中不多见的佳作: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漓高风晚,山山嘴叶飞。
——《山中》
芳江无所谓咋除种一而一以“悲言之,景中情,结句不言思归,却写啼山落地归根、的黄叶,悲凉惠归之情溢于言表。这飞种蕴藉隽永、意境浑成的山水诗,对盛唐山水诗的澎响无疑是深远的。
时至盛唐,山水诗同步进入全盛阶段。王孟使唐山水诗创作的面貌焕然一新。孟浩然越山水诗之清新,去其秀媚自成舒朗开阔的独特风格,代表作如《宿建德江》、《夜归鹿门山歌》诸诗。王维推崇陶渊明之清新写意,认为“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洒。”(《偶然作》)王维又身兼大画家,其山水诗刻画细腻,极具画境美,浑然无雕琢之痕,如《汉江临泛》、《鸟鸣涧》、《案家懒》等诗。王孟的出现宣告了唐山水诗创作高峰的到来,“王孟”亦成为唐山水诗历史上最响亮的名词。
禅宗的传播对诗人产生了巨大感召力,于是禅境山水诗成为唐山水诗中最有特色的风格之一。王孟两家同样也是以禅境入诗的先行者,同时期的茶毋潜、常建、储光羲等都创作了大量禅境山水诗。其特征表现为在诗中抒发对禅的微妙感悟,平淡空灵,个人化色彩极浓。与世尊拈花,迎叶微笑,等无差别。如王维《辛夷坞》:
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