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历史第13--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和分析史料、讲述、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重点:光武中兴。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直接原因和影响。【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社会更加动荡,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来安邦定国、重整朝纲,于是就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内容探究】一、光武中兴1.教师讲解:汉朝的历史不仅包括西汉,还包括东汉。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又被农民起义推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的内容后回答,东汉是怎样建立的?由谁建立的?(王莽政权被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教师课件展示西汉和东汉简表,并指导学生填写完成。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西汉刘邦(汉高祖)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刘秀(光武帝)公元25年公元200年 3.教师讲解:东汉建立之初,熊熊烽火逐渐熄灭,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9页第一段的内容,问:为了巩固统治,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社会局面呢?(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4.教师讲解: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恢复,人口增加,出现“中兴”局面。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5.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文景之治”的内容并提问:对比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②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6.教师升华:“治世”局面对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等等。[教师过渡]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第58和59页《东汉宅院画像砖》和《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并过渡:安逸祥和的东汉宅院画像砖,表情幽默的说唱俑,这些文物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了东汉的兴盛。可是到东汉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现象?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61页“课后活动”中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9页“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内容,提问:外戚、宦官为什么能专权?2.教师找一个学生回答: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教师讲解: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教师过渡]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其中最遭殃的就是广大人民了,面对这样的状况,民间有什么样的情绪呢?三、黄巾起义1.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教师引导: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反映了民间什么样的情绪?(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这种反抗的情绪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发生?(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第一段的内容,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刚才的材料,思考黄巾起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前面的讲解进行总结: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黑暗统治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东汉末年的连年灾荒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第二、三段的内容,并问: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发生在哪一年?最后的结果如何?这次起义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领导人:张角。时间:18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