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年林业科技研究成果概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十七年林业科技研究成果概要.doc

九十七年林業科技研究成果概要 近年來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的相關議題一直是森林經營上重要的議題,也是林業研究的重點,因此過去一年來在林業的研究方面,亦是以此兩大議題為主,舉凡基因、物種與生態系的多樣性研究,乃至林產的永續利用,均可屬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範疇。在氣候變遷方面,與森林最為相關的,則是以溫室氣體減量中,森林所扮演的角色,所以過去一年也有相當數量的研究集中於森林林木及土壤碳儲量的估算、及延長林產品壽命的研究。此外在森林健康、社區林業的研究也持續進行,也都有相當不錯的研究成果。本年度林學會所舉辦的論文發表會論文發表數達155篇,充分顯示出林業研究的豐碩成果,因此以下選擇列出成果的摘要,彰顯過去一年的研究成果: 利用遙測技術偵測松毛蟲危害森林之研究鄭憲志1 林金樹2【摘要】 長久以來森林病蟲害一直困擾著森林經營者,然而森林面積廣大,病蟲害也常發生在人跡罕至的區域,待發現時,往往已損失慘重。遙測技術可以協助對於大面積區域進行全面、迅速的監測,利用遙測方法來進行病蟲害的監測、評估與預測應是經濟且快速之方法。本研究利用Landsat ETM資料來偵測馬尾松毛蟲(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災害,影像涵蓋安徽省潛山縣,於北緯3029”至3106”,東經11618”至11647”範圍內;地真資料中將受松毛蟲侵害的松樹林區域依照針葉損失率的多寡分成四個等級,分別為嚴重受害區(針葉損失率70%)、中度受害區(針葉損失率介於40%-70%間)、輕度受害區(針葉損失率40%)與健康區域。衛星影像經過大氣輻射糾正後,以最小雜訊比例轉換(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方法,用主軸轉換 (Principle Component Transformation),並配合NDVI、SAVI等植生指標,以最大概似法與決策樹分類法,進行影像分類,並評估分類準確度。結果顯示,利用最大概似法在主成分第1、2軸與植生指標組合上能夠達到72.78%的全區分類準確度,決策樹分類法更有76.27%,表示遙測方法應能有效監測松毛蟲病害。 阿里山人工針葉林林分結構韋伯函數之研究 楊旻憲1 林金樹2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藉由韋伯函數的曲線解釋阿里山人工針葉林分的空間結構關係。分別選定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紅檜(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兩種阿里山主要造林樹種的林分作為研究樣區,調查其立木資料進行資料分析。分析林分胸高直徑結構以及林分樹高結構與林分株數密度之關係,並建立其分佈模式。在分析過程中顯示韋伯函數曲線對於對於人工林的分佈株數有較高的相關係數。分析結果顯示紅檜人工林及柳杉人工林皆具有比較集中的樹高分佈;胸高直徑分布則因個體間的競爭而在不同樹種間顯現出不同空間生長特性,這是分辨不同林分的重要特徵。 溪頭地區激發土石流災害臨界降雨量之研究 魏聰輝1*、賴彥任1、張振生1、陳信雄2 【摘要】 本研究蒐集溪頭地區1987年至2007年止,歷次颱風及梅雨大於350mm之豪大雨事件,對照溪頭試驗集水區量水堰留存之水位紀錄,分析激發土石流危害時,量水堰逕流峰流量,以洪峰之發生時間,推算激發土石流之累計雨量、降雨時數等統計值。結果顯示1999年九二一震災前,激發土石流之累計雨量達602.0mm、降雨時數為23.6小時,逕流峰流量為21.52 CMS。震災後,累計雨量僅278.2mm、降雨時數為8.8小時,即已激發土石流危害。隨時間之進程,九二一震災所產生的土石料源經多次豪大雨之搬移而減少或漸趨穩定,至2007年激發土石流之累計雨量已提高為308.0mm、洪峰流量為15.05CMS。 整合 GCMs 模式與 Markov 模式推估未來集水區流量之研究 -以淡水河集水區為例 吳治達1鄭祈全2羅漢強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整合大氣環流模式(GCMs)與Markov模式,探討氣候變遷及土地使用變遷對於淡水河集水區水文特性之影響,並進一步在不同GCMs模式之氣候變遷情境下,模擬未來短、中、長期的河川流量及評估模擬結果之差異。研究方法首先利用1995年及2002年淡水河集水區之土地使用資料為基礎,應用Markov模式預測未來的土地使用變遷情形,並推估其蒸發散覆蓋係數,結果指出,以建地為例,其面積由1995年的17.71%和2002年的20.17%,增加為2030年的40.24%,2058年的48.91%及2086年的58.16%,而蒸發散覆蓋係數則由1995年的0.726和2002年的0.704,下降為2030年的0.558,2058年的0.478及2086年的0.408;其次,整合GWLF水文模式與兩種氣候變遷情境模式(CGCM1和HADCM3),進行流量模擬,並分析未來土地使用變遷及不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