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南京六合竹镇泉水小学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词】 张志和 ruò suō guì l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词】 张志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张志和,中国唐代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献策肃宗,深蒙赏重,并被赐名“志和”。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和《述太易》。 【词人简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同学们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 渔歌子 【自由读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景物: 西塞山、白鹭、桃花、 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渔翁 作者以“白、青、绿”想象粉红的桃花 和“鹭飞、花开、水流、鱼游、翁垂钓” 构成了一幅“春景图”。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注释】 西塞山: 鳜鱼: 箬笠: 蓑衣: 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俗称“花鱼”“桂鱼”。 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微风。 小雨 不想。 回去,回家。 用蓑草编成的遮雨的雨具。 * 用鼠标点击生字,依次出现该字的拼音和组词。 诗歌鉴赏三步曲 知之:理解诗意 好之:体验诗情 乐之:感悟诗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què)。课文中《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名。词牌名:有一个字,两字······七个字不等,如,《恋奴娇》《清平乐?》《满江红》《菩萨蛮》《西江月》等,有一千多种。 【词简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南宋人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藕 我能行 莲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李清照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词】 常记∥ 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 溪亭: 日暮: 沉醉: 归路: 兴尽: 时常记起。 小溪边的凉亭。 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大醉。 回来的路。 兴致得到满足。 记,不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读一读,说说从带点的词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常记”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记”:不忘。 “沉醉”表达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沉醉”:大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写出了什么? “不知归路”写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读句子,说意思。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这句词表明主人公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她的忘情心态。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读句子,说体会。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n)溪,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既然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密之处的失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