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司马迁)(共76张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删去的两段文字 (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鲍叔推荐管仲后,情愿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通常都是著名的大臣。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翻译: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他拥有建筑豪华的台阁和摆放礼器的土台,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去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合作探究 1、那么,作为这样一位杰出的人臣,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明确:“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孔子是轻视管仲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管仲没有辅佐桓公称王,而是帮助桓公用武力争霸天下。表面上看,此处是写借孔子之口言管仲“器小”,实际上是对管仲治国才能的高度肯定,是对其未能“平天下”的遗憾。 那么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到底如何呢?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很高的评价。 2、那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又是怎样的? 明确:“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这里,引用古语,概括了管仲施政的特点,表达了对管仲的称赞和推崇。 结合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的评价,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 《读史管见》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探 究 参考答案要点: 一、赞扬知己之情: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 二、羡慕君臣相遇之欢、抒发知己难觅之痛: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暗藏无人知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 人寂寞、感伤。 思考: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主观因素: 1、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 2、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1、朋友知己之情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友朋相知。 管鲍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2、君臣知遇之恩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君臣之间的遇合。 风云际会——比喻有才能之士遭逢时会;也比喻君臣际遇。 (成语) 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 “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千古一朋——鲍叔牙 课文内容补充: 小 结 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2、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1—2节):管、鲍之交。 (3—4节):管仲政绩。 (5节):太史公评价。 (1)选材精炼,以一驭万; (2)详略得当,化繁就简。 一、古今异义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今义:品行不好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交换货物 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困窘,不得志 今义:贫穷 4、贵轻重,慎权衡 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 今义:重量的大小 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古义:不知羞耻 今义:卑鄙 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小 今义:少 二、词类活用 1.名作状 (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 (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南) 2.形作名 (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 (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 3.名作动 (1)齐桓公以霸(称霸) 4.意动 (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 (3)贵轻重(以……为贵) 5.使动 (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 (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6.为动 (1)邵忽死之(为……而死) 三、特殊句式 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管仲囚焉。 宾语前置句 1、岂管仲之谓乎? 2、尝与鲍叔贾,分财力多自与。 状语后置句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1、管仲为人 ⑴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