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青曲中学中考物理
总复习课教学案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传播条件
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音的感知过程
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
来源和危害
定义
防治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前置性学习:
???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例题分析
例题1:莱芜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 例题2:(年南通市)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河北)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
四、堂上练习
??? 1、(年福建泉州)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2、(年广西桂林)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峻科技EastFDTD]整机、整舰RCS及RCS热点成像.pdf
- (新新教案系列)高中历史 8.25 两极世界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pdf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学设计.doc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考研复习经验须知凯程学员潘sy.doc
- 公文写作讲稿最终稿.doc
- 最全的全国大学科技园简介及创业学院简介.doc
- 对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限制竞争一案评析.doc
- 专题06 扩展与压缩语段-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学生版).doc
- 第一篇宇宙及地球 笔记.doc
- 中级经济法单项选择题专练250题.doc
- 宏观经济学作业二IS-LM模块.doc
- 2011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各有各精彩”优秀作文.doc
- 2011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实务真题和答案解析.doc
- 好学教育:2011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考试真题.doc
- 【解析版】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试卷文科.doc
- 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例题.doc
-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七单元课题1、2燃烧与灭火、燃料与热量.doc
- 2010年-泰安中考语文试题南桑子.doc
- 《出师表》文言知识和检测练习.doc
-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调研测试教师基本功测试命题设计比赛试题19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