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第二章 吸收第一课时课件.pptVIP

《化工原理》(下)第二章 吸收第一课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章基本内容 ? ① 吸收过程中气液相平衡 ?② 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 ?③ 吸收过程传质模型及传质速率表达* ?④ 吸收操作的物料衡算(重点) ?⑤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重点) 概 述 一. 吸收生产中的应用 分离和净化原料气。原料气在加工以前,其中无用的或有害的成分都要预先除去。如合成氨所用的原料气中分离出CO2、CO等杂质。 分离和吸收气体中的有用组分。从焦炉煤气中以洗油回收粗苯(含甲苯、二甲苯等)蒸气和从某些干燥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蒸气等。 二. 吸收基本原理: 三. 典型吸收解吸流程 选择合适的溶剂(吸收剂) 选择性地溶解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一般原则) 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以实现汽液两相的传质 尽可能增大两相的接触面积与湍动程度。根据这个原则,吸收设备大致可分成两大类:即板式塔和填料塔 选择合适的溶剂。吸收剂的性能是吸收操作良好与否的关键,选择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三.吸收过程分类 物理吸收: 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气体混合物。 化学吸收: 以气体混合物各组分能否在溶剂中发生化学反应来分离混合气体。 如碳酸钠溶液净化含CO2的气体CO2+K2CO3+H2O=2KHCO3 化学吸收操作具有高选择性, 化学反应满足以下条件: 可逆性 这样使溶剂得以再生循环使用。 较高的反应速率 第一节 气液相平衡 Gas Liquid Equilibrium 2.1.1 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2 . 溶解度曲线 ??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与其溶剂达到相平衡时,溶质组分在两相中组成呈一定的对应关系,常以溶解度表示。 3.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质的性质:不同的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易溶气体,难溶气体 分压对溶解度的影响:当Pe增加,x 增加。(T 一定) 总压对溶解度的影响:在溶质组份分压不变时,若P变化不大,不影响溶解度。即总压不影响pe、x之间 的关系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T增加,x下降,(Pe一定) T增加,Pe增加 x一定 4.吸收过程浓度的表示法 在吸收过程中,惰性气体不溶于液相,溶剂也没有显著的气化现象,在任一截面上惰性气体和溶剂的摩尔流量均不发生变化。 以惰性气体和溶剂的量为基准,分别表示溶质在气液两相的浓度, 常将组成以摩尔比X、Y表示。 2.1.2 相平衡关系? ? 相平衡关系与体系的温度、压力以及物性相关,对采用稀溶液吸收混合气中低浓度溶质组分时,其溶解度曲线通过原点,并为一直线。 用亨利定律描述。 Pe=Ex ?????????Pe-溶质组分在气相的平衡分压,Pa; ???? x-溶质组分在液相的组成,摩尔分数; ??? ?E-亨利系数,kPa/(kmol·m3)。 浓度的表示方法不同,享利定律的形式不同。 2.1 Pe~c关系 3.亨利系数E 、 H、m之间的关系 E,H 之间的关系: 对于稀溶液:则溶质浓度较低,溶液可近似视为纯溶剂:故有 E, m之间的关系: 4. 各亨利系数的影响因素 亨利系数E=f(物系,T) 温度T ,E ; 总压P对E影响很小 理想溶液: E=p0(饱和蒸汽压) 易溶气体E难溶气体E 溶解度系数H =f(物系,T) 总压P对H影响很小;温度T ,H 易溶气体H难溶气体H 相平衡常数m=f(物系,T,P) m=E/P, P , m ; T ,m 易溶气体m难溶气体m 2.1.3 相平衡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1. 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因自发进行过程总是趋向体系的平衡方向的,如图中A、B点所示。 A点: yye; xxe 溶质向液体转移: 吸收过程 B点: yye; xxe 溶质向气相转移 解吸过程 2. 确定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组成为 y,x的气液相接触,传质推动力如图所示: A点: ; B点: ???? 若气、液相浓度分别以p,c 表示, 则推动力为 (3)判断过程进行的极限 过程进行的极限:最终达平衡, 平衡浓度为极限状态 吸收过程极限y降至最小为ye, 解吸过程x′降至最小为xe′。 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为0.020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