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中游: 1、四川巫山大溪文化 2、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 3、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 4、含山凌家滩文化 长江下游: 1、河姆渡文化 2、马家浜文化 3、良渚文化 1、大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属于巫山县的大溪镇,镇西有一条溪河,注入长江。因其水色如黛,名曰黛溪。黛溪汛期时水势浩浩,因而又名大溪。该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中国著名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之一。 大溪文化分布于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6000-5000年。玉器主要出土于四川巫山县大溪遗址和湖北松滋县桂花树的大溪文化墓地。出土的玉器形体较小,器类有块、璜、璧、环、坠等,均为扁乎状,其中以块、璜的数量为最多。 大溪文化玉器块的形状不十分规整。出土于人的头骨两侧。璜的数量较多,主要有弧形`桥形和半璧形三种。璜的两端有穿孔,半璧形璜外缘刻成连续锯齿状,其装饰手法是大溪文化玉器独具特色的工艺。大溪文化玉器主要用作装饰,有耳饰、项饰和臂饰等。耳饰为块和坠,璜和璧作项饰,悬挂于颈上或胸前,臂饰主要是环。 石器中有一种两侧磨刃对称的圭形石凿,非常特别,也有石斧、石锛、石刀等。大溪文化的房屋多为红烧土和竹材制成。大溪居民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遗址中发现大量稻壳标本。 大溪文化?玉璜 大溪文化?玉环 大溪文化?玉玦 大溪文化?龟形玉佩 人面形玉佩 大溪文化?轮形玉饰 石家河文化是青铜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该文化已经发现有青铜铜块、玉器、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青铜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 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致的玉件而倍受关注。玉人头、玉鹰、玉虎头和玉蝉属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华部分。这些玉器体积小、重量轻,纹饰简洁,做工却很精细。它们大多出土于成人瓮棺之中,显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头基本都具有“头戴冠帽、菱形眼、宽鼻、戴耳环和表情庄重”的特征,但在造型上富于变化。这些玉制的人头形像可能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师的形象。石家河文化的动物形玉器多为写实造型:展翅飞翔的玉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玉虎头方头卷耳,生气勃勃;玉蝉写实的形象,开创了商周时期玉蝉造型的先河。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薛家岗文化 薛家岗文化的时代约在距今5000-6000年之间。其早期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时期,这时的生活用具多,生产工具少,石器制作工艺粗劣,钻孔技术不发达,说明这时期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除维持较低的生活水平外,不可能有多少剩余,氏族成员之间社会地位还是平等的,他们过着集体劳动的公有制生活。 有环、璜、管、琮 、铲、扣形饰等。这些玉器,雕刻精美,图案对称,工艺水平很高。薛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陶球,其中最大直径9厘米,最小直径1.8厘米,表面有孔眼1-46个不等。球内装有小陶丸,摇之有声,清脆悦耳,球面以相互交错的针刺纹为装饰。有研究者认为,这种陶球是一种原始的“乐器”。 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凌家滩墓地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科学和美学艺术价值。器形主要分工具、武器类:主要是缺乏实用功能的斧、钺、戈,应是礼仪用器。装饰品类:主要是穿戴谯身上起装饰作用镯、璜、环、块、璧、双连璧、管、珠,以及形制较为特剃的宝塔形饰、扣形饰、喇叭形饰、月牙形饰、菌形饰、冠形饰,动物或人物形象类:有猪、龟、龙、鸟、鹰、兔、立姿人像和坐姿人像几类,数量很少,其他类:形制较为特殊。如玉版、三角形玉片、玉勺等。此外,凌家滩玉器钻孔技术,有的孔径仅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