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解读的不同方面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接受学、解释学 对一首诗歌的解读包括很多的方面 读懂一首诗,作者当时之情境,自然的,自然而然的 明白作者的用意,作者的言下之意,有一些是刻意为之的 题解 走笔:运笔疾书。 “走笔”与诗歌的感情基调?与诗歌的总体风格? 孟谏议:孟简,字畿道,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以北)人。贞元七年(791)前后中进士,元和四年(809年),拜谏议大夫。 此诗题目或作《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走笔谢孟谏议惠新茶》、《谢孟谏议惠茶歌》 题解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 据《旧唐书·孟简传》记载,元和四年(809年),孟简拜谏议大夫。后因抗论吐突承璀为招讨使事,出为常州刺史(于元和六年后半年至元和七年初)。时卢仝抵扬州不久,得知孟简由谏议大夫贬为常州刺史,遂赴常州求见孟简。诗有《观双城歌》。(卢仝元和七年二月有《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五首》)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作于元和七年(812年),卢仝四十二岁,在常州。初春,孟简派军将债赠阳羡月团茶三百片。 关于“阳羡茶”;督办贡茶亦为刺史的职责; 诗中透露出此诗创作时间的诗句有? 字词解释 军将打门惊周公:军将,低级军官【为何是军将来敲门】。周公,指梦。《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此处的“打门”或作“扣门”。 白绢斜封三道印:白绢,生丝织成的平纹织物。斜封三道印,茶叶包裹甚严,并盖上三道泥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缄,书函,信件。 手阅月团三百片:手阅,亲手收检。 闻道新年入山里:因督办贡茶亦为刺史的职责。 字词解释 天子须尝阳羡茶: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唐代贡茶之一。宜兴古时称阳羡,故称。宜兴隋唐时属常州。 仁风暗结珠蓓蕾:仁风,温和的风,即春风。琲瓃 何事便到山人家:山人家,隐居之人,诗人自称。 纱帽笼头自煎吃:纱帽,一种纱制的帽子,唐白居易《夏日作》“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白花浮光凝碗面:陆羽《茶经》“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字词解释 蓬莱山: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在海中,为神仙居住之地。《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山上群仙司下土:司,掌管。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苍生,指百姓、民众。 诗歌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说诗歌的脉络是怎样的? 诗歌内容的三个层次 从开始到“何事便到山人家”:诗人收到新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从“柴门反关无俗客”到“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诗人烹茶的乐趣和饮茶后的切身体验。 从“山上群仙司下土”到结束:为苍生请命。 诗歌的复杂性 这首诗歌包含着非常丰富甚至复杂的情感及思想内容: 思想上的复杂: 情感上的丰富: 诗歌中各种思想的交织 1. 儒家思想的体现: 对君之思想:“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闻道” 的内容包括哪些?既是闻道,那问道的内容以及其中所渗透的思想倾向到底是孟简的说法,还是卢仝自己的想法? 诗歌中各种思想的交织 (儒家)对民之思想:“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前文中讲到饮茶的功用,认为茶可以使肌骨清、可以通仙灵,让人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自己希望“乘清风归去”蓬莱山,但是笔锋一转,却对群仙不甚满意,这群仙还是道教仙山蓬莱上的群仙吗? 诗歌中各种思想的交织 2. 道家思想的体现: 卢仝与道教:①与道士有交游,如元和四年与道士韦蒙、赵玄等;②济源王屋山,有道教“天下第一洞天”之称,唐司马承祯隐于此;元和五年,在济源,卢仝曾与当地孺生高常、严固三人共登王屋山之天坛,拾玉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