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常见症状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发热;发热机制;发热定义:体温的异常升高。
肛温≥ 37.5℃(2分钟)
舌下温度≥ 37.5℃(3分钟)
腋温≥ 37.5℃(5分钟)
注意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测量体位、昼夜变化等。;分度:以腋下体温为标准
低热: < 38 ℃ 中热: 38.1~38.9 ℃ 高热: 39~40.9 ℃ 超高热: ≥41 ℃ *体温不升: <35 ℃ 长期发热:热程持续在2周以上;病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诊断要点;病史;地区与季节性;发热急缓与病程;伴随症状;热型;稽留热:热度在39℃以上,每日体温波动在1℃以内,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见于伤寒、副伤寒、大叶性肺炎等。;弛张热:高热,每日体温波动在2℃以上。多见于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间歇热:热度在39℃以上,经数小时下降致正常,经一天致数天又再次发热。多见于间日疟、三日疟等。;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致正常,经过一段时间间歇后,再次发生,反复多次,呈波浪式。多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等。;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致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鉴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不规则热:发热时间持续不定,体温波动较大。多见于脓毒败血症、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体格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鉴别诊断;败血症;结核病;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川崎病;暑热症(夏季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治疗;WHO对婴幼儿发热处理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药物降温;人工 “亚冬眠”;退热药的副作用;退热药的副作用;病因不明的处理;哭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表现。凡有相应的机体内源性、外源性刺激或精神上的冲动都可以引起哭闹。尤其在婴儿期,尚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哭”就是表达??苦和要求的一种方式,常成为患儿就医的唯一主诉。;病因; 生理性 病理性 ;病理性哭闹常见原因;诊断要点;啼哭的时间;啼哭与体位的关系;啼哭与伴随症状;体格检查注意点;鉴别诊断;肠套叠;婴儿肠痉挛;中耳炎;处理;惊厥;惊厥;病因;诊断要点;年 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鉴别诊断;高热惊厥;单纯性 复杂性;中毒性脑病;处理;急救处理;常用抗惊厥药物;惊厥后处理;小儿的药物治疗; 一、小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和危重病例的局部循环差,使药物吸收减少,而且药物易引起局部坏死。
新生儿、危重病例不宜肌注,以静脉内给药较为可靠。;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许多系统和脏器发育尚未完善,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也有所差别。
在药物选择、药物剂量、给药途径、间隔时间等方面均应综合考虑机体特点和药物的特殊性,才能做到合理用药。;;;常用的耳毒性药物:; 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规范地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指引:; 3. 6岁以下儿童、孕妇和65岁以上老人慎用。; 7.注意耳毒性的危险因素:①高日剂量和总剂量,治疗超过2周;②血药浓度升高;③发热、脱水和败血症时; ④肾功能不全,使药物蓄积; ⑤儿童和老年人; ⑥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 ⑦曾有听力异常者;⑧暴露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⑨患有耳感染及有家族史。; 8.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药物早期毒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耳鸣、耳部满胀感、耳聋、眩晕、平衡失调等。一旦出现副作用的表现,应立即停药。;;二、给药途径及方法;2.注射给药; 不主张小儿肌注给药,特别是肌注抗生素或退热药等有刺激性的药物。 因为长期、反复肌注药物,可引起臀肌挛缩症。;3.局部给药;4.雾化吸入;常用的雾化吸入器:;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和方法;三、药物剂量计算;2.按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重范围计算体表面积:;3.按成人剂量折算;苏先生谢谢各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