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查房pp ppt课件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主讲人:刘碰辉 护理查房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疾病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病毒、真菌、 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心 瓣膜炎症。 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 血行播散与全身组织、血管。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先天或后天性的病变 处,心腔壁或人造瓣膜周围组织. 赘生物 血小板、 纤维素团块, 大量微生物、 少量炎症细胞。 (二)分类 病因:细菌性,衣原体性,霉菌性 病程:急性、亚急性 累及瓣膜性质:自体瓣膜(NVE),人工瓣膜(PVE) 发病部位:左心IE,右心IE 临床常用分类及特点 急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心内膜炎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中毒症状 病程进展 感染迁移 主要病原体 亚急性IE 轻 数周或数月 少见 草绿色链球菌 明显 进展迅速 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 急性IE 发热:见于95%以上患者,为驰张热 体温升高的特点:午后和晚上高热,不超过39℃ 伴随症状:疲乏、头痛、肌肉关节痛 症状 心脏杂音:见于90%患者,且杂音易变 动脉栓塞:约5%-30%,见于任何器官组织 感染的非特异体征 脾大:30%患者,与病程有关 贫血:为轻、中度 体征 Osler结节:亚急性常见,在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 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Roth点: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 Je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直径1~4mm的出血性红斑,主要见于急性者。 (1)血培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95%阳性率 未经治疗亚急性患者,第一日间隔1h采血1次,其3次; 如无细菌生长,第2日采血3次后,开始治疗 已使用抗菌素者,停药2-7天,不发热时采血 急性者,于1-2h内采2-3次血后开始治疗 血标本量要足,必要时行特殊培养 确诊IE,需同一病原体2次以上阳性结果 辅助检查 (2)免疫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异常:IgG,IgM升高 类风湿因子约50%呈阳性 80%-90%免疫复合物阳性 (3)超声心动图:诊断赘生物特异 主要诊断标准 2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 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次要诊断标准(1) 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发热,体温≥38℃; 血管现象; 免疫反应阳性。 治疗要点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 早给有效药物 选用杀菌药物:药敏试验 剂量应足够:4~8倍以上体 外有效杀菌浓度 静脉用药:静注或快速滴注 长疗程:至少6~8周 药物选择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 首选青霉素 联合用药 真菌感染者选两性霉素B 病例报告 患者曾三和,男性35岁,务农。因反复发热2个月头痛呕吐于2011年6月4日9:00步行入院。既往2个月前在湘雅医院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史 ,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意识障碍,入院体查 T38℃ P80次/份 R20次/分 BP90/50mmHg.神清,平卧位,双肺无啰音。P8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我院心脏彩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位置固定,二尖瓣前瓣及主动脉瓣上高回声结节,可疑赘生物,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 肺CT:左下肺条片状病灶,左侧胸膜增厚。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 2.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疼痛 毒血症 败血症 心输出量减少 心脏瓣膜损伤致关闭不全 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栓塞 知识缺乏 知识水平有限 缺乏相关信息 护理目标: 体温正常、血培养阴性 病人诉病痛减轻、次数减少。 心输出量充足,如血压正常、脉搏有力 不出现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得到迅速控制 病人发生栓塞的危险性降低。发生栓塞能及时发现 病人能描述心内膜炎的病因、发展、预防。 护理措施: 遵医嘱准确、按时给予抗生素。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退热剂。监测体温每4h1次。发热时遵医嘱抽血作培养。保持病房温度适宜,注意保暖。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补充水分,鼓励病人多喝温热饮料。做好口腔护理。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鼓励进食。 体温过高 护理措施: 对病人的主诉疼痛给予关心并采取相应措施,避 免病人因心理因素而加重痛苦。 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 察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果疼痛部位、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