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化学 2012最新生物化学精品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类化学 2012最新生物化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 糖类的化学 1.糖的定义、分类、功能 2.单糖结构与性质 3.寡糖结构与性质 4.多糖结构与性质 5.糖缀合物 第一节 糖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用虾加工出口冻虾仁,在加工过程中大量虾头、壳被剔除掉,造成资源浪费。若利用头、壳进行综合加工,可制成调味料、甲壳质、壳多糖、虾壳蛋白质、碳酸钙等产品,它广泛应用在食品、轻工、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开展虾头、壳的综合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第一节 糖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1.1 定义 糖的元素组成:C H O 糖也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Cn(H2O)m(不够全面) 如:乙酸C2(H2O)2,鼠李糖C6H12O5,岩藻糖C6H12O5 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并不确切,但因沿用已久,所以至今在西文中还广泛使用。 化学定义 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1.2 分类 分类 单糖(Monosaccharides):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是多羟醛或多羟酮 寡糖或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水解为2-10个单糖分子的糖;又称低聚糖。可分为二糖、三糖、四糖、五糖等。 多糖(Polysaccharides) :由多个单糖分子及其衍生物组成,同聚多糖(Homopolysaccharides),杂多糖(Hereopolysaccharides) ; 复合糖:由糖和其它物质组成。 1.3 糖的生物学功能 能源物质、结构物质 第二节 单糖结构与性质 2.1 链状结构 2.2 环状结构 链状结构 构型:指静态有机物分子中基团或原子在空间中的取向,或者是指有机物分子的不对称碳原子周围的取代基在空间中的排列。邻近末端一级醇的羟基是决定构型的羟基。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破坏和重新形成,与氢键无关。 不对称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原子和基团的碳原子。P7 己醛糖含有 4个不对称碳原子,能形成8对(即16个)异构体。直链结构为2n个(n为不对称碳原子数目)。 旋光性: 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性质,比旋光度(旋光率) :[α]tD= α tD×100/c ×L 费林氏定糖法原理(P13):实验。 单糖的还原性 4 .还原反应 糖苷(glycoside) :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醇及酚(其它)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通称为糖苷,非糖部分为配基或配糖体(aglycone),如果配糖体为单糖,则缩合为双糖。糖苷较糖稳定。糖苷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功能主要由配糖体决定。 糖苷键(glycosidic bond):糖的半缩醛羟基与配糖体缩合后生成的化学键。糖苷键的构型由糖基决定,在自然界中D型糖形成的常是β苷, L型糖形成的常是α苷。 糖苷的性质与功能:大多数糖苷易溶于水、酒精、丙酮或其它有机溶剂。许多糖苷是天然的颜料和色素,并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寡糖的结构和性质 (四)、?? 纤维二糖(cellobiose) 结构:两分子?-葡萄糖 ?-(1,4)糖苷键 5、?? 海藻糖 两分子α-D-Glc,在C1上的两个半缩醛羟基之间脱水,由α-1.1糖苷键构成。 寡糖的性质 旋光性:有 变旋性:有半缩醛羟基的有变旋性,如麦芽糖; 没有半缩醛羟基的没有变旋性,如蔗糖。 还原性:有半缩醛羟基的有还原性,如麦芽糖; 没有游离半缩醛羟基的没有还原性,如蔗糖。 环糊精 含有6-8个葡萄糖基的环状寡糖。 α-CD, β-CD, γ- CD分别含6,7,8个葡萄糖基。cyclodextrins 刚性 包埋特性 用途,P17 一、同聚多糖 由一种单糖聚合而成 1、?淀粉 植物细胞能源的储藏形式 ① 直链淀粉:长而紧密的螺旋管形。遇碘显兰色 第四节 多糖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工业应用 β淀粉与α淀粉(食品化学) β淀粉:生淀粉分子排列紧密,形成束状的胶束,彼此之间的间隙很小,即使水分子也难以渗透进去,具有胶束结构的生淀粉称为β淀粉; 膨润现象: β淀粉在水中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而形成空隙,水分子浸入内部,与一部分淀粉分子结合,胶束逐渐被溶解,空隙逐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即行消失,这种现象为膨润现象。 α淀粉:继续加热胶束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枝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为糊化,处于这种状态的淀粉为α淀粉。 提问: 淀粉有还原性吗? 淀粉有旋光性吗? 淀粉与碘的颜色反应解释?(P18)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