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阳千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4000t/d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暨余热发电建设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八年五月
辽阳千山水泥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辽阳千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工程为辽阳千
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
辽阳千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小屯水泥厂,该厂始建于 1935年 5月,
1941年 1月正式投产,公司已有 60多年的生产历史。公司目前现有两台熟料生
产线,一条是 1937年日本建设的立波尔半干法熟料生产线,生产能力为 850t/d
左右;另一条为 1998年 8月建成投产的 10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现在公司
年产水泥熟料 45.2万 t,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 62.5万 t。公司现有职工 875人,
工程技术人员 77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52人。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为外资企业,是国家十二大重点支持的水泥企业
集团之一,也是山东省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水泥制造业、新
型建材业、水泥制品业、水泥机械加工业等。按照“做大水泥主业”的战略,集
团“十五”期间先后建设了 8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 11条水泥生产线,
生产规模达到 2500万吨。2006年,山水集团实现水泥产销 2400万吨,销售收
入 63亿元,实现利润 2.7亿元,在水泥排行榜上位居全国水泥企业第二位。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 4000吨及以上
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的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后,不仅会促进地区水泥结
构的调整,而且将带动地方资源开发、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带
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
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辽阳千山水泥有限责任
公司现已开工建设,辽宁省环保局已依法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
受辽阳千山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 88巷 3号
辽阳千山水泥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 88巷 3号
辽阳千山水泥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
前言.....................................................................................................................................................1
1总则..................................................................................................................................................4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1.2编制依据...............................................................................................................................6
1.3评价工作原则.......................................................................................................................8
1.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9
1.5评价等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