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藏族婚姻制度(共篇).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族婚姻制度(共篇).doc

藏族婚姻制度(共3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藏族婚姻制度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浅谈安多藏族多偶制婚姻制度的变迁 【内容摘要】世界上的多种婚姻家庭形态中,最普遍的是一夫一妻的单偶婚姻,其次为一夫多妻婚。藏民族传统的婚姻有六种形式:即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哥死弟继或弟死哥继、姐死妹继或妹死姐继、比武争偶和斗智决偶。这在世界各民族中,只有藏民族才独有。研究或调研这种婚姻家庭形态的产生、演变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它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何在,它与一夫一妻制的主流婚姻家庭形式有何区别与关系等,早已引起国内外社会学、人类学、法学、伦理学等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极大重视。 导言 国内有关藏族多夫婚俗的介绍,清代以来的一些地方志、旅行笔记里就有零星记载,比如《西藏志卫藏通志》中有载:“一家兄弟三四人,只娶一妻共之。” 清代的这些记载只是对当地民俗风情的简单描写,多为走马观花甚至道听途说。20世纪40年代初教科文机构因抗战西迁后,一些学者接触到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产生浓厚兴趣,始有学者对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专门研究并发表文章。例如,专门研究边疆地区的杂志《边政公论》中就有相关的专门介绍文章。但也只是资料收集整理,并没有实地调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多夫婚俗才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也陆续发表了一些的介绍文章和论文。特别重要的是,1988年西藏大学、北京大学分别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西藏社会调查,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也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以此为基础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或论著]。近几年来,国内针对藏区婚姻和家庭的田野调查渐多,取得了更多的一手资料,比如四川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7月和2001年8月连续两次组织了对川西藏区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实地考察。总之,近代乃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一妻多夫婚姻研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集中于这类婚姻的具体形式,并围绕着婚姻形式的各种构成来开展讨论。 去年由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我赴们甘南藏区语言应用调研小组所调研过的牙利吉人民群众从古以来实行严格的血缘外婚制凡父系血亲的男女绝对禁止通婚和婚外两性关系。还有一妻多夫制婚姻是一种古老婚姻家庭制度的遗存,即一个女子同时可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一妻多夫制婚姻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本家兄弟共妻。从古至今,一妻多夫 制婚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它有过较多的深刻论述。在我国西部地处偏远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还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我国个别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是在特定的民族生境下形成的,除了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外,与经济因素、历史制度、古代文化等也都有明显关联。但阿木去乎地区从古以来没有说法一妻多夫制婚姻习俗。是一妻一夫的婚姻习惯。这个原有的本地人婚俗习惯和与经济因素、历史制度、古代文化,恋爱爱情观有密切的联系。 去年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甘南藏区的婚姻与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和组织形式,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藏族的婚姻形式比较多,各地之间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经济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婚姻制度也是不尽相同。从全藏来看,比较普遍的有一夫一妻制和比例较少的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兄死弟继或弟死哥继制、姐死妹继或妹死姐继、比武争偶和斗智决偶六种形式。这六种婚姻形式已成为传统恋爱婚姻观。 一、安多的民俗——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 在安多,一夫一妻制家庭占绝对优势。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一夫多妻与一妇多夫这种在我们眼里看来颇为特殊的家庭。 安多的一夫多妻与一妇多夫由来已久,可以说,是古代群婚习俗的遗迹。在1951年前的旧西藏,有许多一夫多妻的贵族家庭,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经济的原因,因为通过婚姻贵族家庭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巩固自己的财产地位。这种家庭的妻子一般来说都分别来自不同的土司或部落。也有一些平民实行一夫多妻。这种家庭一般是丈夫娶妻后又与妻妹同居,形成了事实上的夫妻关系。在这种家庭中,姊妹共夫,她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无妻妾之分,无贵贱之分。人们也不会对此非议,因为这在大家眼中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与一夫多妻相对应,还有许多一妻多夫的家庭。这种家庭一般是兄弟共妻,也有极少数是朋友共妻。妻子最初是哥哥娶回的,后来又与弟弟同居。这种家庭如同一夫多妻家庭,也是被人们认同的,并不会引起非议。 不论是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这一古老的婚姻形式得以流传,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在昌都地区,一些地方的人们为维护“帕措”宗族制,鼓励一夫多妻。因为“帕措”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势力,所以人们就特别看重生男,这关系到“帕措”势力的扩大。只有“帕措”势力扩大,才避免本“帕措”财产的流失。于是丈夫们拼命让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