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批判之家丑外扬.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名校批判之家丑外扬

中国名校批判之家丑外扬 转载-2001年8月30日《新闻周刊》 天涯社区 『关天茶舍』作者:火焰纹章 提交日期:2002-9-2 23:14:00 找不着北,何成其大?      在今日国人眼中,北大依然很有名气:与政府官员谈心,向外国总统提问,耗资庞大的百年校庆,演艺明星在北大进修,金庸和周星驰在北大论道,各种应景的大规模群众活动中北大校旗颇为抢眼,南墙推倒后又重新垒起,博士师兄砸死博士师弟,百万富翁成堆的研究生班或其它的什么速成班……   北大确实在与时俱进。社会上流行什么,北大也流行什么,没有人再去关注北大是否还能原创出点什么进而影响社会了。      然而北大曾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大师、智者、专家的荟萃之地,是谠论、诤言、建言的重要渊薮,是道德和学问并举的风范之地,是民族新知、远见、勇气、良心的重要载体。北大曾经因为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大学的这些本质特征而成就斐然,为人称道。然而在社会转型、价值观断裂和迷失、功利主义泛滥以及其它外力作用下,北大正载沉载浮,无所适从,泯然众人。      社会流行明星秀,北大流行明星学生和明星国学大师;社会追捧百万富翁,北大追抢百万富翁生源,这本也无可厚非,普天下的大学都喜欢和富翁来往(哈佛、康奈尔等等原本都是富翁的名字),只要不过分、保持大学的独立运作就行。但公务员流行读学位,北大教授就与部、司、处级官员如醴如蜜地来往,你从后门来做我的博士生、硕士生,我当仁不让地笑纳你丰厚的束脩,这样下去,堂堂北大,如何会不招来“学店”的骂名?      北大似乎已经有点习惯于被引导、被诱惑、被指导。然而北大原本是有方向、有品味的。鲁迅先生曾说“北大是常为新的”,道出了他对包括北大在内的中国新型大学的希望:培养新人才、传播新知识、鼓吹新制度、倡导新文化。大学是传播知识、技能的制度化机构,也是人类文明神圣的殿堂之一,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许多人寄望北大,“苛责”北大,是因为北大曾经因出色地肩负起上述使命而成   为民族进化史中的重要一环。      北大曾经非常大气,傲岸,但现在只是与“重点中学”具同样属性的一所“重点大学”而已。    北大北大,找不着北,何成其大?   (北京大学博士生 华浔)    不相称的复旦      不知道这是上海的悲哀,还是复旦的无奈,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复旦在中国大学竞争中取得的地位与大上海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是多么不相称。      在诸多大学排行榜上,前三位总是找不到复旦的名字,最低时复旦已到了第7位,不禁令众人英雄气短。复旦怎么啦?上海怎么啦?上海可以做到经济领先全国,难道不能做到高等教育领先全国吗?复旦有近百年历史,80年代也曾经辉煌一时,几与北大、清华并驾齐驱,90年代却似乎退出了与北大、清华的竞争。      我辈校友关心母校,一致认为复旦病之深矣。      思想的火炬失却了光芒。今天我已不知道复旦靠什么吸引人,昔日的荣光,或者有浦东的上海?复旦已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无法把成千上万的复旦人拧成一股绳,形成浩浩汤汤的前进力量。      开拓的步伐几乎停滞。复旦是有复华实业、复旦微电子、金仕达等产业品牌,但终究缺少锋芒,难与北大方正和清华紫光争辉。北大和清华大举南下深圳,而复旦依然沉迷于上海的岛内生活,明显缺乏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决心。      泰斗、英才何处觅?对复旦的回忆,多是苏步青、谢希德、周谷城、谷超豪、谈家桢、杨福家等一些老一辈巨擘,新人几乎难以寻觅。复旦大学在五十年代的飞跃性发展,全赖那次院系调整中一大批著名教授的到来。今天,我们算一算,复旦引进了多少著名教授?寥寥无几。先生的凋零,必是后生的没落,如此以往……      面对上海,复旦该好好思考自己了;面对复旦,上海该好好思考自己了。      (复旦大学MBA 明清)    梦醒清华      终于进了梦中的清华园之后,我发现清华的前辈是多么地幸运。      今天,象钱钟书这种对数理化一窍不通的主儿,在清华肯定会被补考折磨成精神分裂。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我们这些“未来的工程师”必须被训练成为熟悉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所谓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就是清华的课程设置——几乎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扼杀殆尽。      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师资。清华园里当然有人品和学识都令人景仰的大师宿儒,却并不多。更可恶的是,这少数的几位大师都绝少出现在讲台上,轻易不出江湖。学生们天天面对的,有很多是靠熬年头、走关系、争指标才好不容易混上个教授、副教授的家伙。这些人既无学术成就,又缺乏教书育人的风范;最多只能向学生灌输一些转眼过时,或是已经过时的知识;想指望他们引导学生走上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