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系尚发兵
石钟山记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背景: 《石钟山记》写于元丰七年六月游石钟山之后。苏轼出狱后以团练副使的犯官身份居住黄州,一住五年,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接到神宗“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手诏后才离开黄州,移汝州团练副使。他借机先到筠州(今江西高安)去看望他的弟弟苏辙,一起过了端阳节。随后,他又游历了庐山。这时他的长子苏迈走入仕途,授德兴尉,苏轼便与苏迈一起同行,游览了石钟山。七月,苏轼到达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与王安石交游唱和。苏轼写《石钟山记》时心情是舒畅的,他并非特地要考察石钟山,只不过兴之所至,偶有所感,便信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游记散文。 石钟山的地理位置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之处,属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岩构成。有上下两座山,南边一座滨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面积约 O.34 平方公里,北边一座滨临长江的叫下钟山,面积约 O.2 平方公里。两山海拔都只有 70 米上下,相对高度 50-55 米。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钟山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风景幽美,历来为旅游胜地。 石钟山名称的由来,古人有三说: 1. 风水声如钟。由于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在各种水的冲刷溶蚀下,山的下部临水处的表面形成许多缝隙洞穴,当水位处在一定高度,又有适当的风力和相应的风向时,缝隙洞穴就会“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一样的声音。北魏郦道元和北宋苏轼就是持这种因风水声而得名的看法。但这种声音需要水位、风力、风向诸条件都合适才会发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的。 分析文章内容 本文以石钟山得名由来为线索,共三段: 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分为三层) 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 第二层,提出六朝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对郦说质疑,说明“水石相搏”之说难以取信于人。第三层,提出李渤的说法并质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作者表明自己对李锐的怀疑,并以处处有石,石石能扣而发声。 这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是一篇具有某些论说文特点,特别是驳论文特点的游记。我们说它具有论说文,特别是驳论文的某些特点,是因为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摆出靶子,并从逻辑上对李说作了初步的反驳;接着用亲访石钟山耳闻目见的事实,证实并补充了郦说,推翻了李说,使形象描写为证明和反驳服务。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重视“耳闻目见”而不可“臆断其有无”这一中心论点,交代写作意图。 全文思路清楚,结构谨严,说理透辟,文笔流畅。苏轼曾称赞谢民师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从来没有固定格式),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也是夫子自道。苏轼的文章,特别是这篇《石钟山记》,也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毫无斧凿雕琢之痕。清代方苞说《石钟山记》是苏轼“诸记中特出者”,说它写得“潇洒自得”,这四字确实把握住了本文的特点。 本文毕竟是一篇游记,具有一般游记的特点: 第一,清楚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第二,它以生动的比喻 ,贴切的拟声词 ,对 所见所闻作了绘色绘形的描写。 第三,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 第四,文笔变幻多姿,毫不板滞,对两处鸟叫和两处水声的描写完全不同。 夜游石钟山 一段环境描写,大石“森然欲搏人”,栖鹘惊飞,鹳鹤怪叫,写得阴森可怕,寒气逼人,读到这里真有点毛骨悚然,心惊肉跳;然后以“余方心动欲还”,暂缓紧张气氛,忽又“大声发于水上,噌如钟鼓不绝”,不仅“舟人大恐”,读者也不免为之“大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经过“徐察”,原来是“水石相搏”的声音,紧张的心情才趋平静,第二处水声就写得比较舒缓。 怎样评价本文所体现的作者的精神 ? 作者主张对未知的或者有争议的事物,要目见耳闻,亲自考察,反对主观臆断,是科学的,是值得肯定的。我们更应透过表层的得名之争,体会作者那种不泥古,不轻信,不臆断,不避艰险,实地考察,力求真知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况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原本就有一个过程,而后人对作者具体说法的质疑、察疑和释疑 ,正和作者的观点和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本文的写作特色: 这是一篇以论说为主而兼具描叙之长的游记,有清晰透辟的说理,也有对探胜过程的叙述和对景物的生动描写。根据自己的亲身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短跑起跑--加速跑教学和训练中的辅助练习.doc
- 石嘴山市丽日小学2012年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议程.doc
- 石油加工生产课程调查表.doc
- 石家庄化工化纤有限公司实习基地.doc
- 石狮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doc
- 石门山镇中学介绍.doc
- 矿井救灾演习报告书.doc
- 矿井测风报告 文档.doc
- 矿大《管理会计》习题.doc
- 矿井机电设备管理.doc
- 第一单元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分数混合运算(三)(1)》说课(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ppt
- 第二单元1-6的表内乘法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数学好玩猜数游戏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第3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第6课时 小熊开店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第二单元 测量第5课时 旗杆有多高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
- 第五单元7-9的表内乘除法第3课时 9的乘法口诀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解决问题(1)》说课 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ppt
- 第4课时 分香蕉 课件 2025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最近下载
- 【国家标准】GB∕T 35450-2017 聚碳酸酯薄膜及片材.pdf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doc VIP
- 青19J2青19J3建筑专业(三):建筑用料及做法+屋面.docx
- 项目安全资料标准化实施手册 (1).pdf VIP
- 2022年成都市武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机械设计软件:Creo二次开发_(2).CreoAPI基础.docx VIP
-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名著《水浒传》阅读导航+情节概括+思维导图+原文批注+阅读训练初中语文.docx VIP
-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ppt VIP
- 1+X快递运营理论测试题.docx VIP
- 9.29事故抢险救援战评总结.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