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文化及传统医药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文化及传统医药课件

易蔚,女,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20年,获得“广西优秀青年中医” 称号,目前担任世界中医药研究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儿童哮喘的研究以及药膳养生研究,主持并主要参与省厅级以上科研、教学课题共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3部,副主编1部,参编3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项,担任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药膳学》副主编以及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医药膳学》主编。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自然界相统一、“天人相应” ) 二、辨证论治 1. 辨证——与“对症治疗”和“辨病论治”不同 2. 论治——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医的历史价值 中医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及世界一门独特而重要的科学。 中医的现实价值 ①中西医的差异性:西医优势——精密的仪器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中医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功能性疾病、退行性病变、痰饮瘀血病、疑难病症等尤具优势。 ②社会的需求性:毒副作用小、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健康长寿的要求。 ③专业的持久性、独立性:中医专业是终身制职业。 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 生物学基础占15% 环境因素占17% 保健设施占8% 生活方式占60% 普及中医药知识对防治疾病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中医养生热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 文化与社会需求所致 中国中医药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22个部委,3年,遍及31个省市地区和港澳地区 张悟本事件的启示 让更多的民众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政府引导、专家贡献、民众参与 中医养生需要有自身的规范和标准:国家推出11位中医健康专家 主要内容 中医养生文化——孔子学院 中国传统医药 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养生文化的源流 中医养生的概念、理论与原则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养生文化的源流 1.6 两晋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许多养生专著。 1.7 宋元时期:刘河间、朱丹溪、李东恒 1.8明清时期:《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医学入门》、《遵生八笺》、《医学心悟》(程钟龄)、《老老恒言》(曹庭栋) 中医养生需要“扶正祛邪” 中医药权威报刊——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药电视节目——中央四台《中华医药》栏目 中医药书籍——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19个出版社 .中医养生文化的源流 1.1《吕氏春秋》讨论关于饮食烹饪的问题 1.2周代《周礼》宫廷医生已有分工,设有“食医” 1.3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孔子、管子的养生观 1.4《内经》记述了 不少养生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1.5 汉代:华陀创立五禽戏,医圣张仲景重视养生术 中医养生及养生学说的概念——正本清源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养生学就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的理论知识。 养生,古称“道生”、“摄生”、“养性”等,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学说,是研究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问。 中医养生理论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人与自然界紧密相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形神统一观——形态与机能的统一。 3.正气为主的发病观——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养生原则 1.顺应自然 2.形神共养 3.动静结合 中医养生之法 精神调摄 饮食调节 劳逸适度 起居有常 精神调摄 1.清心静神: 2.怡养情志:和畅性情、循理乐俗、七情调节(发泄与转移) 3.四时调神 饮食调节 1.谨和五味 2.定时定量 3.合理烹调 4.四时调食 劳逸适度 1.避免体劳:久劳、强力、饥饱 2.节制心劳 3.避免房劳 4.防止过逸:常劳动、多锻炼、勤用脑 起居有常 1.四时起居: 顺应自然、慎防寒暑、 谨避疫毒 2.适宜环境: 环境幽静、住宅适宜、居室洁雅 3.定时作息: 睡眠不少于8小时,老年人不少于6小时。 4.衣着舒适:冷暖、清洁、适体 中医体质分类——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 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 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