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班幼儿社会性学习与发展 惠红红课件
中班幼儿社会性学习与发展 惠红红 幼儿的生命教育指的是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的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我国幼儿园生命教育内容涉及: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三大板块。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推进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发展,生命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生命包含了三大元素,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以及精神生命。由此,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就包括了这三个层面:自然、社会、精神.自然生命教育包括了安全教育与死亡教育。而社会生命教育则以自然生命教育为基础,融入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如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精神生命教育主要指的是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使其认识自己的独特性,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环境。? ? 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调查研究结论 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中班幼儿能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活动? 中班幼儿社会性品质也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中? 中班幼儿不爱护玩具图书的现象较为突出? 中班幼儿社会互动能力还相对较弱? 中班幼儿社会性表现存在家园不一致现象? ? 一、 人际交往 1.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与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占96%; 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的占64%; 3. 61%幼儿在平时,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4. 35%幼儿对大家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5. 67%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 6. 45%幼儿孩子在活动时能接受同伴的意见; 7. 80.6%幼儿能做到不欺负弱小? 8. 77.4%幼儿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9. 32、2%幼儿能知道自己的一些长处并感到满意的; 10. 6%幼儿自己事情能尽量自己做的,不愿依赖别人的; 11. 16%幼儿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12. 6%幼儿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13. 48%幼儿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14. 38%幼儿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足迹所付出的劳动. ? 二、社会适应 1. 48%幼儿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 42%幼儿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3. 幼儿45%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4. 77%幼儿知道不私自那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5. 71%幼儿知道说谎时不对的; 6. 38%幼儿知道接受了任务要努力完成的; ? 7. 70%幼儿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8. 61%幼儿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9. 19%幼儿能说出自己的家所在的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10. 68%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1. 29%幼儿奏国歌、升国旗时能站好。 ? 以上信息表明: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问题相当普遍、突出。在看到别人摔倒时,大多数孩子只是旁观,或若无其事地走开;有的幼儿对教师和伙伴态度冷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活动中,事事按自己意愿办,不懂得谦让和与小朋友平等相处; ? 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做,而认为应当父母帮他做;自己出了差错也把贵任往家长身上推;上幼儿园忘了带物品,怪爸爸、妈妈没帮他放在书包里,等等。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应当从环境、教育上找。? 思考和建议: ?第一,对孩子不仅要关爱有加,还要加强行为要求,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对于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当他对某件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可用那件玩具引导他学习独立行走,让他在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后,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 第二,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爱,更要教孩子主动去爱别人。例如:邻居家的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相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第三,改变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的作法。家长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自信心,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