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气气浮法 溶气气浮法的分类 溶气真空气浮法:空气在常压或者加压条件下溶入水中,而在负压条件下析出。 加压溶气气浮法: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入水中,而在常压条件下析出。 溶气真空气浮法: 优点:空气溶解所需压力比压力溶气为低,动力设备和电能消耗较少。 缺点:负压操作,气浮池的构造复杂,维护和维修不便;同时这种方法只适应于低浓度废水。 第六节 气浮池 全溶气加压溶气气浮法工艺流程 部分溶气加压溶气气浮法工艺流程 加压溶气气浮法 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工艺流程 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工艺流程 第六节 气浮池 加压溶气气浮法的特点: 水中的空气溶解度大,提供足够的微气泡,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固液分离、确保去除效果。 经减压释放后产生的气泡的粒径小、粒经均匀、微气泡在气浮池中上升速度很慢,对池的扰动较小,特别适用于絮凝体松散、细小的固体的分离。 设备和流程都很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第六节 气浮池 气浮法的设计(以加压溶气气浮法为例) 溶气方式的选择 吸水管溶气法 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 内循环射流溶气方式 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第六节 气浮池 水泵吸水管溶气方式 (a): 吸气溶气法 (b):射流器溶气法 第六节 气浮池 气浮法的设计(以加压溶气气浮法为例) 溶气方式的选择 吸水管溶气法 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 内循环射流溶气方式 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第六节 气浮池 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 第六节 气浮池 气浮法的设计(以加压溶气气浮法为例) 溶气方式的选择 吸水管溶气法 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 内循环射流溶气方式 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第六节 气浮池 内循环射流溶气方式 第六节 气浮池 气浮法的设计(以加压溶气气浮法为例) 溶气方式的选择 吸水管溶气法 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 内循环射流溶气方式 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第六节 气浮池 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第六节 气浮池 气浮法的设计(以加压溶气气浮法为例) 空气饱和设备的选择 该设备的作用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空气溶解于水中,以提供处理所要求的溶气水。一般包括: 加压泵 溶气罐(P72的图10-54) 空气供给设备 液位自动控制设备 第六节 气浮池 气浮设备 平流式矩形气浮池的设计参数 有效水深:2.0~2.5m,长宽比:1:1~1:1.5。表面负荷:5~10m3/(m2·h),水力停留时间:10~20min。 气固比 (2-48) 水中悬浮固体的总量: S1:原有悬浮物,S2:溶解性和胶体性物质转变的悬浮物,S3:混凝剂带入的悬浮物 (2-49) 第六节 气浮池 第六节 气浮池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法 第一节 格栅 第二节 过滤 第三节 沉淀的基础理论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第五节 除油 第六节 气浮池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2. 旋流沉砂池 设q=150m3/(m2·h),有效水深为2.0m。 表面积为: 校核停留时间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法 第一节 格栅 第二节 过滤 第三节 沉淀的基础理论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第五节 除油 第六节 气浮池 沉淀池 利用重力作用去除有机颗粒的污水处理单元。 竖流式 辐流式 平流式 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 水流方向 工艺位置 沉淀池的分类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链带式刮泥机 沉淀池中的静压排泥 溢流堰及多槽出水装置 平流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 有效水深 (2-25) 初沉池q:1.5~3.0m3/(m2.h),t:1~2h。二沉池q:1~2m3/(m2.h),t:1.5~2.5h。 (2) 有效容积 (2-26) (2-27) (3) 沉淀区的长度 (2-28) V最大流量时的水平流速,初沉池不大于7mm/s,二沉池不大于5mm/s。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7) 沉淀池的总高度 (2-32) h1:超高,h2:有效水深, h3:缓冲区高度,h4:污泥区高度 (4) 沉淀区的总宽度 (2-29) (5) 沉淀池的座数或者分格数 (2-30) 注意:沉淀区长度一般采用30~50m,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为(8~12):1。 (6) 产泥量 (2-31)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静压排泥 辐流式沉淀池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 表面积和池径 (2-33) (2-34) 初沉池q:2~4m3/(m2.h),二沉池:1.5~3.0m3/(m2.h)。 (2) 有效水深 (2-35) t一般采用1~2h。径深比宜用6~12。 (3) 沉淀池的总高度 (2-36) 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例题2-3 某城市污水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max=2450m3/h,设计人口N=34万,采用机械刮泥,设计辐流式沉淀池。 第四节 沉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