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枢神经系统药1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般会考简答题,但是不会考的很难,而且重复率飘高(大题几乎都围绕 氯丙嗪,吗啡,解热镇痛药来考,因此要重点复习。还有建议要看看NSAIDS与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区别。) 其它的主要考考选择题。
以前考过大题:
1 比较阿司匹林和氯丙嗪的降温机制、降温特点和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发挥解热作用;特点是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不降低正常人的体温;不依赖周围环境温度。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炎症发热。
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à体温调节失灵,特点是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既降低发热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和中毒性高热。
2 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原因,用L-Dopa可否?原因?
锥外体系反应:帕金森综合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型运动障碍。
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D2-R的同时阻断了黑质-纹状体D-R,发生锥外体系反应。
L-dopa:在脑内转变成DA补充纹状体中DA的不足,从而抑制胆碱能神经元。无效,吩噻嗪类药物阻断中枢DA受体,使之无法发挥作用。
3 吗啡为什么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1) 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2) 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焦虑、恐惧情绪。
(3) 抑制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急促表浅的呼吸。
4 氯丙嗪的主要作用和不良作用
主要作用:抗精神病作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镇吐作用(呕吐和顽固性呃逆,对晕动症无效),调节体温。
常见不良症状:中枢系统抑制(嗜睡,淡漠,无力),M受体阻断(口干,便秘,视力模糊),ALPHA受体阻断(低血压,反射性心悸),H1受体阻断(昏睡,体重增加)。
椎外体系反应:帕金森综合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型运动障碍。
过敏,中毒,药源性精神异常,心血管和内分泌,惊厥和癫痫。
5 比较吗啡和乙酰水杨酸在镇痛机制,镇痛部位及临床应用上的特点。
吗啡:激动阿片受体(主要是μ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肽对痛觉的调制功能。镇痛部位在中枢。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剧烈疼痛和内脏绞痛,对持续性钝痛效果尤佳。有耐受、成瘾性和呼吸抑制。
乙酰水杨酸:抑制PG合成酶,减少PG的合成并降低机体对炎症介质的敏感性。镇痛部位在外周。有中等镇痛作用,对炎症性疼痛(主要是持续性钝痛)有良好效果,对剧烈疼痛,内脏绞痛无效。无成瘾性和呼吸抑制。
6乙酰水杨酸为什么可影响血栓形成?用药时应注意什么?说明其理由。
可以抑制血小板TXA2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注意要低剂量使用(75-100mg/d),大剂量使用时会降低凝血酶原的合成,机体抗血栓的能力下降。7 防止中风可选用什么药物,简述其机制(另有附加分5分)
8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抑制中枢PG合成,降低发热者体温而对正常人无影响;中等程度的镇痛。
抗炎抗风湿:抑制外周PG合成, 缓解炎症。
抗血栓:不可逆地抑制COX-1的活性,抗血小板的凝集。
不良反应:胃肠道:直接刺激胃肠道,降低PG的保护作用,出现恶心呕吐、无痛性出血、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性哮喘(Adr无效),皮肤黏膜过敏反应。
凝血障碍:出血时间延长
水杨酸反应:用量超过5g/d,出现胃肠道反应和头晕头痛、耳鸣、精神恍惚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停药,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药物排出)
9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和药理机制
(1) 抗炎:大多数都有抗炎作用,通过抑制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同时抑制某些细胞粘附分子的活性,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2) 镇痛:中等程度的镇痛,对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疼、肌肉和关节痛等效果良好,不产生欣快和成瘾性。机制是抑制外周PG的合成,降低机体对炎症介质的敏感性。
(3) 解热:使发热者体温降低,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没有影响,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PG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文档评论(0)